首页>专题>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谱
杨木贵:牺牲时双手仍然紧紧地握着公款包
1940年4月26日,日军纠集驻南京、芜湖、铜陵等地的第15、17、116师团各一部1万多人,分东、西两路对皖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东路清水师团田中支队及驻扎在童村街、晏公店的日、伪军约4000人在飞机的掩护下,向安徽省南陵何家湾新四军第3支队驻地发动进攻。
此刻,黑云压城,形势万分危急。
担任第3支队军需主任的杨木贵及军需处的战士在何家湾与日军遭遇,后勤保障分队被日军包围,一时与前方部队失去了联系。“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了军需保障,前方一线的指战员如何打仗?!
情况十分严峻,杨木贵清楚,当时我军的前卫部队正和日军进行激烈交火。但他很快镇定下来,认真研判目前后勤分队的地形地势,重新整合调整分队的有生力量。在敌机的轰炸、扫射下,他毅然决定率数名战士向日军火力薄弱的方向冲杀。然而,不幸的是,他的头部中弹,鲜血直流……
“你们不要管我,赶快突出去,找到大部队!”战士们看到杨主任受伤,马上跑过来,准备找卫生员,可杨木贵一面捂住伤口,一面继续指挥战斗。
为了不让随身携带的后勤购粮公款落入敌人之手,他毅然抱着公款,拼出最后一点气力,奋身滚下山崖,壮烈牺牲。
战斗胜利后,打扫战场时发现他的双手仍紧紧握着公款包……
杨木贵是河南南阳人,1936年参加红军游击队,曾任闽北游击队中队长。1938年,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闽北红军游击队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杨木贵负责第五团的军需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作为一名后勤干部,杨木贵平时对工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安排周密,与贪污浪费等恶习做坚决的斗争。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他一方面厉行节约,另一方面开荒种菜,不仅保障了部队供给,还节省了数万元开支,使第三支队在新四军军需工作会议上被评为“最佳支队”。
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第一批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杨木贵名列其中。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