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天津津南区政协开展专题调研——
产教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本报讯(通讯员 王斌 记者 张原 李宁馨)“三位一体”整合园区职能、“揭榜挂帅”升级金融工具、校企人才“双向奔赴”……日前,天津市津南区政协聚焦“产教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课题,组织委员深入海河教育园区、天开高教科创园津南园、津南经开区及相关院校和企业开展专题调研。
“深化产教融合是津南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区政协委员、科教委主任刘锋告诉记者,区政协坚持问题导向,将破解制约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问题作为重点,开展深度调研,精准建言献策,为津南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出谋划策、凝心聚力。
海河教育园区管委会积极采纳政协建议,副主任李冬凯表示,当前,教育园区、经开区、科创园要继续解决好政府统筹、部门衔接、信息共享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唱好服务企业的样板戏,为企业把方向、开绿灯、排干扰、添动力,着力构建科技创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创服务生态圈。
在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江恒产业集团总部,委员们听取了负责人关于业务板块、产业合作模式、产教融合情况的介绍后建议,以天开津南园为圆心,画一个“人才﹢技术﹢资本﹢市场”同心圆,努力解决平台带动作用不足等问题,促进创新要素聚合与精准匹配水平的提升。
天开津南园精密仪器产教联合体秘书处单位负责人李明山表示,产教融合这一创新模式,为中小型科技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提供了全新思路。作为科技创新科创融合的平台,产业园要虚心听取委员意见,抓好企业引导服务,为企业铺平“孵化—加速—产业化”之路。
在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调研组一行在无人机生产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实地了解该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与深度融合方面的显著成果。区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科研部副部长刘波提出,科研院所与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是校企合作的大方向,要大力推广这种做大做强产教融合联合体经验,打通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孵化的关键环节。
区政协委员、天津大学教授纪娜呼吁,政府要牵头建好动态人才需求模型,企业把课堂搬进车间,学生把毕业论文写在生产线,真正实现校企之间产业、技术、人才的有效对接。
编辑:实习生 李军(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