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大家谈 主席论坛 委员说话 同心论坛 议事厅 政协网评 微言大义

首页>要论>大家谈

“安全有了底,跑单才踏实”

2025年08月08日 08:33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上周跑了7天单,被扣了21块钱的工伤保险费。”在湖北省宜昌市新就业群体座谈会上,一位外卖骑手说“一开始我还挺不乐意”,直到妻子提醒他“上个月隔壁站点有位骑手摔断腿,就是靠这保险报销了大半医药费”。这位年近50岁的骑手表示,今年是他跑外卖的第10年,每天穿梭在车流里,三个问题总在心头打转:跑不动了,养老金从哪来?出了车祸,治疗费谁来付?万一病倒了,全家生计怎么办?这些困惑,像无形的重担也同时压在千万新就业者肩上。

近日,记者跟随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调研组,赴湖北襄阳、宜昌就“运用法治方式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展开调研。走访发现,各地正积极健全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体系。8400万新就业群体撑起城市运转的“毛细血管”,他们的风险保障不能悬在空中。保险这根“安全绳”够不够结实,既关乎个体安稳,更连着社会温度。

政策创新正让保险从“选择题”变“必答题”。自2022年湖北省宜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宜昌市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办法(试行)》以来,已覆盖3.8万名新业态劳动者,工伤理赔累计赔付超252万元,同时鼓励其参加社会保险。这样的探索正在各地开花:襄阳多部门联合宣传社保政策,推动平台人员参保;武汉试点“灵活就业社保补贴”,让快递员参保成本降低近半。实践表明,政策创新需打破“劳动关系绑定社保”的传统,构建“不完全劳动关系”保障框架。

平台与公司主动担当,推动从“算法优先”到“人本优先”。在座谈会上,一位骑手展示的后台数据显示:系统设定的配送时间比导航最短路径还少8分钟,超时一次扣罚半天收入。“为了不超时,谁还顾得上安全?”在算法黑箱的运作下,保险成了事后补救的“止痛药”,而非事前防范的“预防针”。而这些问题,也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宜昌市智行合宜孵化中心的会议室里,“95后”创业者李宗蒙给年轻创业者普及保险知识:“年轻人不能不懂保险的重要性。”她在政府和街道的引导下,主动承担社保宣传工作,还与入驻平台协商“尽量让每位劳动者都有社保”。此外,宜昌市木子李家政公司还主动为1750名家政从业者提供“订单家政险﹢职业伤害险”双重保障模式,在保证派单公开透明的同时,为其解决后顾之忧。当平台把劳动者权益嵌入运营逻辑,保险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新就业群体的保险意识也在从“被动等待”转向“主动争取”。在宜昌市西陵党群服务中心的“微心愿墙”上,最常见的诉求是“希望有人教我怎么交社保”。据了解,在宜昌市中南路商圈工会驿站的书架上,《工伤保险条例》总是最先被取空。管理员说:“以前骑手只关心充电和热水,现在来问保险的越来越多。”这与驿站每月的普法活动密不可分,律师用“摔一跤能赔多少钱”的通俗案例讲解参保重要性。

如今,越来越多新就业劳动者懂得主动要求参保,“安全有了底,跑单才踏实。”这种从“要我参保”到“我要参保”的转变,正是保障体系生效的基石。一份保险就像一根安全绳,当政策的温度、平台的责任、个体的觉醒交织,新就业群体的保障网定会越织越密。毕竟,让每一个为生活奔跑的人都有兜底的安全感,是社会共同的期许。

(肖一笑)

编辑:实习生 李军(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