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奋斗华章·委员风采
奋斗华章·委员风采丨张晓东:“金融活水”润乡土
张晓东在其金融帮扶对象的养牛场调研。(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张晓东: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政协委员,榆社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走街串巷察民情,一线调研听民意,心系群众解民忧。翻开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政协委员,榆社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东的“履职手册”,一个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道路上奔走的政协委员形象跃然纸上。作为扎根乡土的金融“深耕者”,他用脚步丈量民情,用专业破解难题,助力普惠金融的阳光照亮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让每一户榆社老百姓,都能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这是张晓东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带领榆社农商银行坚守的初心。
从信用县创建到肉牛倍增计划,从扶持甲鱼养殖到促进设施蔬菜种植,一个个农业项目的成功落地,都凝聚着农商行的信贷支持。作为“乡村振兴主办银行”,张晓东领导下的榆社农商银行持续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金融动能。不仅如此,榆化公司、富榆热力公司、三和农牧渔公司等一批县域重点企业的发展壮大,也离不开榆社农商行信贷资金的“输血供氧”。
为了让普惠金融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张晓东带领全行员工组建了红马甲志愿服务队,推出了“主动对接﹢流程优化﹢上门服务”的组合拳。这支志愿服务队定期进村组、开金融夜校,将反诈骗、反洗钱等金融知识送到田间地头。同时,银行持续优化审批流程,降低贷款利率,创新推出了一系列信贷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信贷需求。此外,还与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共同推动设立了首贷续贷服务中心,通过建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无贷户“两张名单”推送机制,有效破解了“政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打通了企业“首贷难”和银行“获客难”等关键环节。
如今,在榆社的田野阡陌间,张晓东的初心正化为老百姓触手可及的“金融活水”。
以精准履职书写责任担当
成为政协委员后,张晓东用一件件高质量的提案和建议,践行着“发力有精准度,履职有含金量”的承诺。
为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民营经济,张晓东跑遍了全县的民营企业,记下满满的调研笔记,“民营企业融资就像过独木桥,既怕门槛高,又怕利息重。”为此,张晓东在《关于加强金融服务能力,助力民营经济发展的提案》中建议,搭起“政银企对接平台”,设好“风险补偿缓冲垫”,让民营企业融资的“桥”更宽、更稳。
针对肉牛倍增、生态甲鱼等特色产业,张晓东又化身“产业研究员”,提交了《关于金融助力六大乡村产业振兴行动的建议》。“就像给庄稼浇水,得浇到根上!”他主张让“金融活水”跟着产业走,围绕产业链设计信贷产品,让金融产品为产业链赋能,从而更有适配性和针对性。
老百姓的操心事,更是张晓东的心头事。看到农村合作社缺资金、缺指导,他写下《推动全县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建议》;发现养老诈骗盯上老年人,他连夜撰写《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建议》,呼吁为银发群体织起“防护网”。
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张晓东的脚步遍布全县各乡镇、企业和社区,他推动在农商银行设立“有事来商量议事室”,让协商民主延伸到基层一线。
“只有沉下去调研,才能提出真建议;只有围着民生转,才能履职有实效。”张晓东说。
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张晓东也清醒认识到县域金融发展的短板:贷款投放乏力、金融供需失衡、信用环境滞后等问题,制约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为此,他积极思考破解之道,在政银企合作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务实建议。
张晓东建议,出台金融支持农业主体扶持政策,设立农业发展担保专项资金,为农副产品、大棚猪舍等农业资产“增信”;主张对农业经营主体实行贷款贴息,并延长贴息期限,适应农业项目周期长的特点;推动“政银保民”合作,鼓励保险公司为农户畜禽、大棚投保,探索新模式。
在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方面,张晓东提议,由县委、县政府牵头建立金融业“党建联系点”,打造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此外,整合工商、税务等部门数据,建立客户信息共享平台,让金融机构更精准地服务企业。同时,建立金融助理机制,帮助民营企业规范财务制度,提升融资能力。
“作为政协委员,就要敢说真话、善献良策。作为金融人,就要坚守初心、服务实体。”张晓东表示,未来将继续扎根乡土,把金融服务做得更实、更细、更暖,用实际行动助力榆社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记者 王泳)
编辑:实习生 李军(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