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资讯
三高共管需三医协同 专家呼吁构建 “糖心肾”防线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实施以来,全国各省市医疗机构开展了一系列创新试点工作,积极探索“三高”(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共管新模式,并取得一定成效。如何从临床一线出发,将“三高”共管落到实处?近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马长生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了答案。
慢病管理的难点在哪?马长生介绍,慢性疾病不单单是靠医疗就能解决的,而是倚靠国家宏观顶层设计和全社会持续发力。以糖尿病领域为例,中国有1.4亿名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非糖尿病人群的4倍,70%的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患者预期生命缩短的主要原因。只有政策引领、社会联动、患者主动,形成系统性的管理机制,才能在早期干预中把握先机,有效延缓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进展,让患者真正受益于更健康、更长久的生命旅程。
马长生强调,真正造成严重后果的是高血糖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脑卒中、视网膜出血、肾功能衰竭等不良事件,这些都是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导致的结果。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常相伴存在,且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此外,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但不限于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炎症状态及内皮功能障碍,这些机制共同构成了“糖心共治”理念的科学基石。不管是“三高共管”还是“糖心共治”,最终的管理目标都是一致的,让血糖、血压、血脂同时达标,而且这些指标是互相关联的,不能割裂开来。
“之前没有全局思维,临床诊疗的重点是把血糖降下来。但长期随访发现仅仅降糖可能不能有效降低心梗、中风、心血管死亡率。更严重的是,大约20年前,一些降糖效果很好的药物反而被发现增加了心血管死
据悉,目前正在开展的TREASURE-CKD Ⅱ期临床试验,还将进一步探索替尔泊肽在慢性肾病患者中的潜在疗效。
随着医保制度的逐步完善,患者负担已经越来越可控,创新药的可及为患者带来诊疗曙光。马长生认为,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要强化综合管理。从卫生经济学角度看,使用效果显著、多种适应
同时,马长生表示,慢病管理是全社会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推动“三高”共管和全民健康管理的发展。“三医”协同的核心意义在于医保、医疗、医药三方面协同配合,实现更合理的组织方式和资源分配,提升社会运行效率,推动医疗领域发展的机制,我们也鼓励企业研发疗效更好的药,让“良币驱逐劣币”,同时也呼吁医保能覆盖创新药的价值红利,用卫生经济学更有效地管理防控疾病,谱写“三高”共管及“糖心”联防联控的新蓝图。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