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谱

张甲洲:“生是共产党人,死是共产党鬼”

2025年08月14日 08:46 | 作者:孟祥艳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甲洲动员北平的黑龙江籍同学打回老家去。1932年4月,张甲洲与同学于九公、夏尚志、张文藻、郑炳文、张清林(张革)一行6人,化装成商人,带着德造20响的匣子手枪,先期到达哈尔滨,在与中共满洲省委联系后,开始着手组建东北的第一支抗日游击队。

1932年5月,张甲洲在巴彦县镇东乡七马架小学操场上成立了由200多人组成的队伍“巴彦抗日游击队”。这支尚未成熟的抗日游击队,在张甲洲的领导下,一路破土窑、攻城镇,收缴自卫团的枪支,打得敌人闻风丧胆,许多零散的武装人员也纷纷过来投奔,民众抗日热忱空前,部队也扩大到了600余人,还发展了骑兵大队。

张甲洲认为民族矛盾是当下的主要矛盾,要团结全民族各阶级共同抗日,并提出了建立反日大同盟的口号,创作了《反日大同盟歌》,在游击队和群众中广泛教唱。张甲洲的游击队军纪严明,所向无敌,很快又壮大到了千余人,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6军”。

巴彦游击队是我党创建的东北第一支人民武装,打响了中共武装抗日的第一枪。

后来,这支游击队只存在了7个月零27天便宣告解散,最终成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牺牲品,总指挥张甲洲和参谋长赵尚志还被开除了党籍,但张甲洲说:“不管是否开除党籍,我照样生是共产党人,死是共产党鬼。”

1937年8月28日早晨,张甲洲在执行党的任务时,在董老茂屯突遭伏击中弹牺牲,年仅30岁。

1953年1月,周恩来冒雪来到东北烈士纪念馆,久久伫立在张甲洲烈士遗像前:“张甲洲同志,我们又见面了。张甲洲同志,中国人民感谢你!”周总理面对张甲洲遗像三鞠躬!

张甲洲烈士于2014年9月入选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