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时政 动态 原创 国际 热点

首页>要闻>原创

后发城市如何发展“谷子经济”?

2025年08月14日 09:42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当泡泡玛特新款LABUBU席卷全球,当万达、儒意联手52TOYS深耕IP衍生品,“谷子经济”的热浪已翻涌至青岛海岸。

所谓“谷子”(英文“goods”音译),原意为二次元文化衍生的周边商品,涵盖手办、徽章、卡牌、盲盒等品类。随着众多IP的价值注入和圈层拓展,“谷子”已经从年轻人背包上的徽章逐渐发展为需要重金竞买的抢手货,从塑料质地、金属质地延伸到虚拟角色、动态陪伴,结合了AI的智能手办甚至可以跟客户对话。《流浪地球2》《黑神话:悟空》《哪吒之魔童闹海》等大IP也推动着“谷子经济”不断焕新,让“新谷子”延续旧作品的热度,形成话题和经济效益的滚动开发。

青岛,手握影视资源与时尚基因,能否借势造出自己的现象级“谷子”?

“谷子”的魔力,早已超越小众圈层。2024年中国“谷子经济”规模达1689亿元,预计2029年将冲破3000亿元——但这只是开始。《疯狂的谷子》作者陈耿宣直言:“‘谷子经济’的资本市场流动性比较好、比较强,业界对它有着比较明确的未来预期。”

如今的“谷子”早已不是简单的周边商品:从《流浪地球2》的“机械狗笨笨”到《黑神话:悟空》的限定卡牌,大IP持续为其注入生命力;AI智能手办能对话、虚拟角色可互动,产品形态不断刷新想象。更深层的逻辑,藏在“悦己文化”里:年轻人为情感共鸣买单,为个性表达收藏,“谷子”成了社交圈的“通行证”,催生出独特的商业生态。

影视与“谷子”的碰撞,从来都是双向奔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周边让电影热度延续半年,《流浪地球2》的“数字生命卡”成了粉丝的“精神图腾”——“谷子”让影视IP跳出屏幕,变成可触摸的陪伴,持续撬动“复购”动能。

但这场融合并非坦途。影视从业者坦言:二次元“谷子”承载的是粉丝对角色的深度认同,而影视衍生品常困于短期营销周期,二者逻辑大相径庭。“破”旧模式、“立”新生态成了关键:影视公司需跳出传统运营框架,读懂“吃谷人”的情绪需求,让优质内容既撑得起IP厚度,又接得住市场温度。

青岛的“谷子经济”虽起步晚,却藏着后发先至的底气:东方影都的影视资源、时尚产业的潮流动能,让“后发者”有了弯道超车的可能。

“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的文化特征,才能为‘谷子经济’打造产业基础。”陈耿宣的话切中要害。不必复刻他人赛道,而是像《哪吒》《黑神话》那样,先扎稳自身IP根基——让青岛的科幻IP、海洋文化与“谷子”牵手,从上游原创到下游生产、展陈,构建完整产业生态。毕竟,“谷子”的核心是情感共鸣,当青岛的海风与年轻人的热爱撞个满怀,属于这里的“LABUBU”,或许就在不远的潮头。

从徽章到智能手办,从圈层热爱到大众消费,“谷子经济”的故事正在改写。后发城市站在潮涌处,要做的就是借势扬帆,让自己的“谷子”也能乘着风,走向更广阔的舞台。(陈小艳 陈笑蔚)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