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第二时间
第二时间丨80多年后,为何还要铭记这段历史?
近日,随着《南京照相馆》《东极岛》等抗战题材电影热映以及《731》的定档,抗战历史教育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成为亿万中华儿女的强烈共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的记忆和真相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褪色,带给我们的启迪永远映照现实、昭示未来。”那么,如何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抗战历史观?如何更好地让后代铭记历史,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这是一门重要的社会公开课。”多位政协委员、抗战英烈后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从多个维度共同发力,让历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感知、可理解、可传承的生命记忆。
展览热潮:让抗战精神从书本走进心间
这个暑期,抗战主题纪念馆迎来参观热潮,而这正是公众了解抗战知识、走进真实抗战现场的有力抓手。
近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抗日名将佟麟阁之孙佟晓冬站在祖父的展板前驻足良久。1937年7月28日,日军进犯北平南苑,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副军长的佟麟阁率部誓死抵抗,最终壮烈殉国。
佟晓冬手指轻轻抚过展板上“誓与卢沟桥共存亡”的烫金大字,转身从随身携带的牛皮公文包中取出一个褪色的老式相框。
“这是1937年祖父奔赴前线前最后的全家福。”佟晓冬声音微颤。相框中,佟麟阁将军身着戎装,目光如炬,照片边缘还有一行模糊的钢笔字:“卫我国土,虽死犹荣。”
聚集过来的观众中,一位老人摘下眼镜轻轻擦拭眼角,年轻的志愿者手中的记录笔停在半空,展馆内只剩下此起彼伏的快门声。“勿忘历史,才能更好地前行。”佟晓冬对现场观众说。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听到这熟悉的旋律,仿佛能触摸到革命先烈坚韧不屈的内心,更真切地体会到胜利的来之不易。”来自中国戏曲学院的吴女士在红色歌曲主题区清唱《义勇军进行曲》后感叹道。
“传递全面、准确的抗战历史知识,引导树立正确的抗战历史观,抗战主题纪念馆便是一个生动的‘课堂’。只有亲临历史现场,触摸真实的痕迹,才能懂得‘铭记’二字承载的分量。”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爱国将领冯玉祥的孙女冯丹龙说。
来自黑龙江大学的原文龙同学在参观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后感叹道:“展出的实物和照片触目惊心,久久不能忘怀。从遗址内部最深的黑暗,一步步走向前方的光明,真切体会到铭记历史、珍视和平的分量。”
“当下年轻一代对抗战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不再满足于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渴望通过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去了解历史。他们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个体命运与情感共鸣上,这也为我们开展抗战历史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全国政协委员、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总编辑王平久表示。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冯丹龙表示,这样的展览热潮,正是当代人对历史最朴素的致敬——通过艺术的语言、展陈的形式,让抗战精神从书本走向心间,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全民族抗战”的深刻内涵,在每一位观展者心中种下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种子。
光影叙事:在创作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我们不是朋友。”年轻演员刘昊然在热播影片《南京照相馆》中扮演的苏柳昌临死之前,对日本鬼子轻声细语说的这句话,被无数网友形容为“最能触动人心、后劲儿最大”。
声音很轻,却振聋发聩,给予了现代人警示,这部影片也成为当下公众了解抗战历史、探寻历史真相的重要窗口。
“电影具有受众广泛、感染力强等特点,能够把宏大的抗战历史通过具象的人物故事娓娓道来,让公众更易理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傅若清表示,每一部以历史为背景的影片,都承载着引导正确历史观的使命。要通过电影艺术引导年轻观众思考抗战胜利背后的艰辛和伟大意义,让观众体会到胜利来之不易、和平尤为珍贵。
如何在光影叙事中锚定正确历史观?傅若清建议,首先在创作上要以尊重历史事实为前提。抗战题材影片的拍摄,需要编剧和导演等主创人员深入研究历史资料,确保影片中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性。
在谈到《南京照相馆》时,傅若清表示,创作团队搜集了大量出版物、纪录片、相片,还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搜集素材,从建组之初就要求所有人以高度的使命感和严肃专业的态度面对创作,避免历史虚无主义和细节上的纰漏,这为影片还原历史真实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与庄重的历史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一些“抗战神剧”,而这恰恰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公众获取抗战知识最便捷的途径之一。
“作为电影从业者,要积极自我提升,主动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深入了解历史的细节和全貌,从内心树立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同时,要坚守职业道德和艺术底线,不能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进行过度娱乐化创作。”傅若清建议。
“一首优秀的抗战主题音乐,能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和对先烈的崇敬。”王平久建议,通过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帮助公众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必须要有敬畏历史的态度,要深入生活,确保作品内容的真实性。对于创作者而言,作品必须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公众尤其是年轻人正确认识历史。
“纪念抗战胜利,不是回望苦难,而是通过与历史的对话,汲取勇毅前行的力量,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凝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傅若清说。
口述历史:将先辈的抗战故事代代相传
抗战英烈后代的口述历史,是还原中国抗战真实图景的鲜活载体。正如爱国将领覃异之之女、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覃珊所说,“宏大叙事固然必要,而小切口的家族与个体记忆亦应得到传承。”
“马首悬新月,三军气若虹。夜寒茶当酒,星斗落杯中。”提起父亲覃异之的过往,覃珊总会想起这首父亲在抗战期间追击日寇时所作的诗。
“父亲率领部队先后参与台儿庄战役、第一次长沙会战等多场重要战役,屡屡给予日军重创。他始终坚定的信念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覃珊表示,父亲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始终激励着自己和更多黄埔后人,为推进祖国统一贡献力量。
冯丹龙近年来一直在挖掘史料,其中就包括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那天,祖父冯玉祥将军在做什么?
“祖父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从青城山赶回到成都市内,登上教堂钟楼,连续敲击大钟108次,鸣钟志庆,在成都夜空以钟声传递全民胜利喜悦。这一自发之举,正是他一生抗战担当的缩影。”冯丹龙说。
“挖掘和呈现这些抗战英雄事迹,需要立足历史担当的高度、精神传承的温度与教育启示的深度,比如通过一张照片、一个实物还原抗战英雄的拳拳爱国之情,以展现全民族抗战中‘每个人都是防线’的深刻内涵。”冯丹龙表示。
在王平久看来,家庭传承具有情感纽带的优势,应积极承担起抗战历史教育的责任,将这些故事代代相传,让后代铭记先辈们的奉献和牺牲,传承抗战精神。
冯玉祥将军曾外孙、上海市静安区政协委员李也川坦言,抗战精神于我辈,绝非仅是家族记忆的传承,更是融入血脉的家国责任与历史担当。先辈以血肉之躯捍卫民族尊严,以“国家至上、民众为先”的信念凝聚民心,这不仅是历史的丰碑,更是我们这一代人精神成长的根基。
“我们年轻一代应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传承先辈以家国为己任、以民生为根本的精神,答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民生卷’和‘报国卷’,才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李也川说。
对外传播:让世界读懂中国抗战的历史贡献
值得警惕的是,当下,西方一些势力散布的不实言论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相互勾连,正持续扭曲着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历史的认知。
采访中,覃珊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事例——日本的很多年轻人基于他们从小所接受的教育,普遍问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要对过去日本人犯的罪,来难为现在的日本人?”
“仇恨可以化解,但是记忆必须永远保存。唯有经历磨难,才更加珍爱和平。”覃珊强调,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告知历史真相并非宣传仇恨,而是还原史实,并强烈要求日本正视和反省侵略历史。“历史早已将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钉在耻辱柱上,但日本右翼仍试图歪曲事实,这是我们无法原谅的,也不能替前辈原谅。”
如何在国际视野中打破偏见,传播真实的中国抗战历史?覃珊认为,加强对中美等盟军共同抗战历史的宣传,是打破认知偏见的有效途径之一。
“民间力量可主动梳理中美共同参战的珍贵档案,深挖飞虎队驰援中国战场、中国远征军滇缅浴血等跨国抗战事迹。”覃珊表示,通过这些具象化的国际合作历史,既能让世界看到中国抗战并非孤立的战场,更能以共同的历史叙事消解西方视角的片面化,推动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历史形成客观、全面的认知。
“应加大影像传播力度,向国际社会精准传递抗战历史真相。”傅若清表示,影像的力量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隔阂,将中国的抗战历史以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抗战历史是世界反法西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通过举办国际巡展等方式,将真实的抗战历史带到世界各地。在展览内容策划上,要注重突出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强调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王平久建议。
冯丹龙认为,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抗战遗址纳入国际二战记忆名录,支持海外华人办展并与国外纪念馆联展,通过文物互展、学术研讨促进相互理解。
“以事实为基、共情为桥、创新为翼,方能展现中国人民抗战既是民族解放之战,更是维护人类和平正义的全球贡献,提升中国抗战历史观的国际影响力。”冯丹龙表示。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其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与必胜信念,至今仍是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的精神灯塔。”王平久表示,在当今时代,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可以转化为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传承爱国情怀,能激励人们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拼搏奋斗;传承民族气节,让我们在面对外部压力和诱惑时,坚守原则和底线,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荣誉;传承英雄气概,能赋予我们勇气,敢于直面发展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于担当作为;传承必胜信念,则让我们在遭遇挫折时保持乐观,坚持不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本报记者 周佳佳 李楠 实习生 李军)
编辑:实习生 徐晓会(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