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委员声音
通过文艺让伟大抗战精神代代传承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文化艺术领域,中国国家话剧院于纪念日期间特别策划并推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演出”,包括话剧《铁流东进》《红色的起点》《哥本哈根》《物理学家》《三湾,那一夜》《死无葬身之地》《直播开国大典》及首部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等8部优秀剧目,于6月至10月期间在北京上演。
以《抗战中的文艺》为例,这部话剧以抗战时期为背景,通过胸怀爱国之志的文艺家们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中的求索、挣扎、奋斗为主线,展现了中国文艺在战争年代中的艰辛与坚韧。这部话剧在呈现形式与内容深度上进行大胆创新与突破,观众可以通过舞台上营造的“抗战文艺纪念馆”,看到中国14年抵御外寇的抗战心路。影像的使用和演员的舞台表演相结合,类似环境戏剧的方式,打破了传统舞台的局限,与虚拟场景完美融合,将一个个鲜活的抗战文艺人物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无论是慷慨激昂的演讲,还是深情动人的创作,都让观众深切感受到抗战文艺工作者们的炽热情怀与坚定信念。
同时,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力,这部话剧打破了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将这份独特的艺术体验传递给更多的观众朋友。无论观众身处繁华都市还是偏远乡村,只要有网络连接,都能走进这个虚拟的抗日战争纪念馆,感受抗战文艺的魅力。
从更深层次来看,《抗战中的文艺》成功地在宏大叙事与个人感知之间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这部话剧通过聚焦抗战文艺这一特定领域,以具体的人物故事、情感表达与艺术创作,将宏大的历史叙事细化为一个个触手可及、感人至深的个人体验。观众在欣赏话剧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了解抗战历史的大致脉络,更能深入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理想追求与精神力量,从而在个人层面与历史产生强烈的共鸣,让抗战历史真正走进观众的内心深处,成为他们共同的精神财富与文化记忆。
文艺作品作为时代精神的载体,肩负着展现昂扬民族精神的重任。通过这些作品,我们能够让更多观众看到,抗战历史不仅仅是一段惨痛的记忆,更是一部彰显中华民族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精神的壮丽篇章。它让我们铭记过去的苦难,珍惜当下的和平,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稳步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这一伟大征程,需要全体中国人团结奋斗,以更加昂扬的精神不断拼搏努力。在此过程中,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以及必胜信念,是必须深深植入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精神内核。
抗战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必然会在历史长河中持续散发强大力量,激励一代又一代后人奋勇前行。文艺工作者可以借助多元的艺术形式,以文艺作品为载体,构筑起一座座能生动讲述抗战时期可歌可泣故事的殿堂,展现广大人民在抵御外侮侵略的艰难历程中,凝聚起强大共识,为民族生存而不懈拼搏奋斗的动人篇章,让抗战精神借文艺之力深入人心、代代传承。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
编辑:实习生 徐晓会(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