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技>资讯
助脑机接口产业创新:中国人寿这样融金融“活水”入科创“沃土”
人民政协
聚力培育前沿技术“金种子”
“阻抗测试正常!监测到大量神经元峰电位!”看着脑电监测屏幕上不停跳动的脑电波信号,浙大二院神经外科病房内一众临床专家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这一幕发生在全球首个超薄柔性深部电极植入手术后。2024年11月底,这场令人振奋的手术将仅有头发丝十分之一厚度的柔性电极植入患者颅内深部脑区,对患者脑组织的损伤微乎其微,同时在患者术后苏醒后还可以不间断地通过高通量微电极采集深部脑区的单细胞级别神经电信号,“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在人脑深部脑区同时采集到如此之多的神经元信号。”浙大脑机接口临床转化团队成员、浙大二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蒋鸿杰介绍
在药物研发行业存在着“十亿美金、十年时间”的双十定律,围绕脑神经的技术研发更是难上加难,对于像智冉医疗这样的医疗科技公司而言,高效、精准的资金支持就成为刚需。2025年8月,国寿双碳基金成功参与智冉医疗最新A轮融资,规模超3亿元,本轮所募资金将用于新一代侵入式柔性脑机接口研发及大规模临床试验,也正是得益于有力的资金支持,该企业构建了从研发到规模化量产的完整闭环,实现了临床级产品的完全自主可控。
可以说,前沿科技的每一步突破,都是厚积薄发的过程,中国人寿通过保险资金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优势,全力将“金融活水”高效配置到像脑机接口这样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中来,为
稳稳支撑科创实
意念打字、意念说话,脑机接口从科幻走来,正被应用于医疗、康复、护理等多个领域。当患者想象“抬起手臂”“走路”等动作、“达到运动想象标准”时,系统会立刻识别并触发外骨骼来辅助患者完成动作,这就是通过“脑机接口”技术使患者使用“意念”进行康复训练的一个真实场景。据统计,中国有4.6亿人存在康复需求,随着越来越多脑机接口技术不断走进现实、产业新赛道加速拓展,企业在技术研发、场景落地、设备量产等环节的融资需求也随之凸显,力之智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之智能”)就是其中一家
2024年,在力之智能正准备基于脑机接口的康复神经调控技术研究申报国家产业基金的关键阶段,中国人寿成员单位广发银行积极响应,为其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在贷款额度、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提供1.7亿元授信意向,极大助力了该企业申报国家专项基金。同时,广发银行作为广州市政府“益企共赢计划”首批试点银行之一,在了解到力之智
精准滴灌产业生态“向阳林”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具有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中国人寿通过股权投资、债权计划、资产证券化等多元化金融工具,精准滴灌集成电路、高端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探索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新路径。以大健康赛道为例,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国寿健投公司所属国寿股权公司率先获批设立国内首支保险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国寿大健康基金,总规模达500亿元,先后投资多家打破国外技术和产品垄断、专注解决“卡脖子”难题的高科技企业。
如在人工智能领域,国寿大健康基金于2021年投资杭州“六小龙”之一的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强脑科技”)B轮融资,助力其逐步成长为全球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的领军企业,三大产品线——智能假肢、智能康复及神经电子消费品已率先完成全球脑机接口领域十万台级量产。2022年-2023年,国寿大健康基金、国寿科创基金和国寿双碳基金联合投资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品驰医疗”)E轮融资,品驰医疗成长为自主研发脑起搏器技术、国内脑机接口及创新医疗器械的创新企业。
资料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国寿大健康基金已发起设立3期基金,累计投资项目超60个,科技型企业占比超70%,不断通过重点布局产业链关键节点,发现、培育、赋能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引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崔吕萍)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