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井冈山,红色研学热潮正浓。近日,鲁东大学教育学院心明实践团深入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以“心理支持+红色实践”为抓手,开展系列心理团辅活动与房树人测验,为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实践团队筑牢心理防线,注入暖心动能。此次行动亦是实践团响应“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号召,践行心理学专业社会责任的生动实践。
作为一支由心理学、教育学等跨学科“本硕博”团队,心明实践团始终秉持“专业赋能实践”理念。针对“三下乡”队员在高强度实践中可能面临的压力大、协作磨合难等问题,团队精心设计“优点轰炸”“心有千千结”“红色故事接力分享”等沉浸式团辅环节,为各高校实践团成员缓解心理负担,让他们在基层实践的征途上轻装前行。在“优点轰炸”中,队员们褪去疲惫、真诚互赞,有效提升自我认同感;在“心有千千结”里,大家通过肢体配合、策略沟通完成任务,团队凝聚力显著增强;穿插的红色故事分享,则将心理疏导与红色教育深度融合,让队员在情感共鸣中汲取奋进力量。
房树人测验环节更显专业关怀。实践团成员以绘画为媒介,耐心引导参与者通过“房、树、人”的图像创作表达内心状态,再结合心理学专业知识逐一解析画作背后的情绪密码——对线条紧张的队员,给予压力释放建议;对画面元素单一的队员,提供人际沟通引导。这种“非语言”式的心理关怀方式,在精准触及内心需求的同时,又规避了直接交流的顾虑,又精准触达内心需求,吸引了众多成员的参与。
“真的好神奇啊,分析的基本上都是对的。虽然我表面看起来比较轻松,其实我特别害怕犯错!”来自闽南理工学院陈同学感慨道。“谢谢你帮我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有机会我也要去学习一下心理学知识。”
“乡村振兴实践需要热情专注,更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心明实践团指导老师李老师表示,“我们希望利用专业开展心理服务,让‘三下乡’队员既能在红色土地上坚定理想信念,也能以更积极、更从容的心态应对实践中的挑战,努力把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赵雅韵 杜文轩 郭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