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谱

何云:一个铅字就等于一颗子弹

2025年08月22日 08:18 | 作者:徐昊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何云1905年出生在浙江上虞,青年时代先后在杭州师范学校、复旦大学求学,其间积极投身革命运动。1930年,何云留学日本,到早稻田大学读经济系,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何云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何云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3月,他参加宋庆龄、何香凝等领导的“民族解放大同盟”,任宣传部长。

1937年底,时任《新华日报》国际新闻栏目主编的何云,受命赶赴华北敌后的晋东南根据地,筹备《新华日报》华北版的创刊工作。1939年1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创刊,何云任社长兼总编辑。《新华日报》创刊不到两年,发行量就超过3万份,成为华北敌后新闻事业的一面旗帜。1941年初,新华社华北总分社正式成立,何云兼任总分社社长。

何云曾说:“一个铅字就等于一颗子弹。”他在极其艰苦的战争环境下,带领报社这支年轻的队伍,以笔墨为武器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百团大战中,何云随军采访,写出了许多激动人心的报道。为了扩大敌后新闻阵地,何云先后选拔和派出了许多优秀的编辑人员去帮助根据地报社开展工作。在《新华日报》华北版的影响带动下,晋东南根据地创办的报纸杂志超过100种。朱德曾称赞:“《新华日报》一张顶一个炮弹,而且天天在和日寇作战。”

1942年5月,日军集结重兵对山西省辽县麻田一带进行“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何云带领报社的同志,在处境极为危险的情况下,一面同敌人周旋,一面坚持出版,并向延安新华总社发战报。何云对身边的战友说:“不要把子弹打光了,留下最后一颗打我,我们不能当俘虏!”

1942年5月28日,何云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大羊角附近被日军包围,激战中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7岁。何云牺牲后,刘伯承沉痛地说:“实在可惜啊!一武(指左权)一文(指何云)两员大将,为国捐躯了!”新中国成立后,何云烈士的忠骨移至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安葬在左权将军墓的左侧。

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何云位列其中。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