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彰显政协新作为 创新履职的福州故事>委员故事
【委员漫谈·种业强“芯”】福州市政协委员薛永柱:推动AI赋能种业升级
人民政协网福州8月22日电(记者 王惠兵)有一种建言,一头连着委员,一头连着百姓,不依赖官腔词藻,却说到百姓心坎;有一种表达,一头连着协商,一头连着民主,不追求热搜效应,却共促社会发展。今年起,福州市政协联合海峡号融媒体中心正式开设《委员漫谈》栏目,从政府关心和百姓关注的角度出发,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市政协的工作重点,以真诚和深入的方式,呈现委员们对当前社会热点话题的扎实调研、精准建言。
本期《委员漫谈》栏目聚焦“种业强‘芯’·为农业‘芯片’高质量发展建言”这一话题,邀请了福州市政协委员薛永柱走进海峡号镜头,围绕“如何推动AI赋能种业升级”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种业作为农业的“芯片”,其智能化升级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赛道。尤其在种猪育种领域,生物技术与数智化技术的融合——特别是人工智能与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等技术的结合,正重塑行业发展格局。
作为深耕生猪育种领域多年的政协委员,薛永柱结合行业实践与观察,就AI技术如何打破传统育种瓶颈、推动产业升级,分享了几点思考。“从行业实践来看,规模化核心群建设、高效性能测定体系、精准遗传评估技术是育种进步的重要基石。站在行业发展角度,推动AI赋能种业升级,建议从两方面着力。”他说。
在他看来,第一是设立AI育种专项基金,支持产学研协同攻关。重点突破基因组选择模型优化、表型智能分析等核心技术,鼓励国产化育种软件与高性能计算平台研发,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筑牢种业自主创新根基。
第二,是加大种猪测定体系扶持力度。通过政策补贴、项目倾斜等方式,推动自动饲喂系统、活体背膘仪等智能设备普及,让性能测定更高效、数据更精准,为AI应用奠定数据基础。
“育种4.0时代,数智化技术正为种业带来革命性可能。”薛永柱说,AI技术的深度应用,不仅能缩短50%育种周期、降低人工成本,更能加速优良品种培育,推动我国种猪产业向精准化、智能化、高效化迈进,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