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民政协报·福建省政协融媒体中心>台港澳侨
一片乡心万里同
——2025年华侨(裔)子弟寻根之旅夏令营开营式举行
在省会福州里,遇见千年前的三坊七巷,感受文化名街的独特魅力;在闽南晨光中,遇见妈祖诞生地,感受一座海边的心灵殿堂;在宋元古城里,遇见泉州府文庙,感受古代最高学府的千年文脉……
如果说海外华裔青少年的成长是一本书,“寻根之旅”便是补上那页关于“来处”的注解。7月28日至8月6日,由福建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致公党福建省委员会主办的“追梦中华福建行”2025年华侨(裔)子弟寻根之旅夏令营在福建福州如期开营。
此次夏令营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缅甸、泰国、加拿大5个国家的34名师生共同参与,从福州到莆田,再到泉州、厦门,来自五洲四海的华裔青少年用脚步丈量故土,在一次次触动心灵的遇见中,寻见血脉里的牵念。
开营式当天,省政协副主席阮诗玮出席为夏令营授旗。致公党省委会主委罗恩平代表主办方致辞,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主任黄树清主持开营式。现场,双方还互赠了象征友谊的礼物,大家共同见证了这一难忘的时刻。
“追梦中华福建行”2025年华侨(裔)子弟寻根之旅夏令营是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致公党省委会联合打造的活动品牌,其主要目的是让更多华侨(裔)青少年关注福建、走进福建、了解福建,感受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赓续血脉亲情。
因此,罗恩平表示,希望华裔青少年们要发挥探索精神,深刻感悟福建文化,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要用好机会,加强交流,促进了解、增进友谊,推动文化分享、文明互鉴;要让更多海外亲人、外国朋友了解中华文化,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积极贡献。
其间,为期10天的活动分为深化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华侨爱国爱乡精神等4个板块,华裔青少年通过实地参访、亲身体验,深入了解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感悟老一辈华侨华人爱国、爱乡、爱家人的优良传统,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新科技文化成果,在交流互鉴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身为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自豪感,赓续血脉亲情,成为加深中外友谊、助力民族复兴的青年力量。
在首日的寻根之旅活动中,30多名华裔青少年兴高采烈地走进位于鼓楼区朱紫坊的福建省沈绍安漆艺博物馆,感受福州漆艺的独特魅力,亲手制作一幅独一无二的漂漆画。
现场,青年漆艺家杨贤娟、林敏州、梁向明手把手指导大家体验蛋壳镶嵌、描金、彩绘、贴螺钿等髹饰技艺,并参与制作由福建省知名漆艺师共同创作的《同心百年·致行如榕》漆画。据悉,小营员们现场制作的漂漆画,将在下个月举行的致公党福州市委会“侨心向党绘华章”漆艺作品展上集中展示,《同心百年·致行如榕》漆画也将同场展出。
“原来妈祖文化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连接海内外华人的精神纽带。”而后几天,在湄洲祖庙,华裔青少年们漫步于古朴殿宇间,在厚重的历史印记中,感悟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在南少林寺,参观莆田南少林寺历史文化馆,观看精彩的禅武表演;在乡村振兴示范村双福村,聆听清廉故事,感受“廉以养德”的熏陶;在木兰溪畔,了解木兰溪全流域综合治理的实践成果,见证木兰溪从“水患之河”到“生态之河”的华丽蜕变……
“这已经是我第5次回中国了,每次都有新的惊喜。”来自泰国、祖籍潮州的带队老师邱淑华欣喜地说,莆田的文化底蕴令人惊叹,孩子们的眼睛里充满好奇和兴奋,大家亲身体验到一个真实、生动、多元的中国。
“我爸妈不会说中文,但我从小就喜欢中文。”刚刚被北京大学汉语言专业录取的罗伟杰笑着说。这个来自泰国、祖籍云南的华裔少年,是夏令营中的一员,也是团队里的“小翻译”。他感受最深的便是每一次与各地传统文化的“亲密接触”,“我要用相机、手机记录下每一处风景,让更多人感受到八闽文化之美。”他说。
“通过此次寻根之旅,我们对中华文化有了更真切的感受,对中国发展有了更直观的体验,对家乡福建有了更深情的眷恋,也对讲好中文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回国后,我们会把这次夏令营的所见所闻所感分享给海外的同学和朋友,还将更加努力学好中文,有机会再来中国学习交流,为中华文化传承和家乡建设发展贡献力量。”在最后的闭营式上,不少华裔青少年动情地说。
是的,寻根,是为了更坚定地向前走。愿华裔青少年在这趟旅程中,寻到刻在血脉里的文化密码,在满载美好记忆的同时,把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讲给世界听。
编辑:李律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