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会议新闻
共绘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新蓝图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基本国情,将伴随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十五五”是全面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关键时期,如何科学谋划老龄和养老服务工作,推动相关部署落地落实,成为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第六专题组讨论的热点话题。
“总体上看,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机遇大于挑战。要引导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良性循环。”
“近年来,河北环京津地区的养老服务认可度、接受度有一定提升,但距预期仍有差距,仍面临多重现实制约和壁垒。”
“香港整体养老服务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小区照顾、持续照顾、老有所为,值得内地学习。”
小组讨论一开始,多位政协常委和委员就围绕推进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协商建言。
“我国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人口结构方面的反映,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成果。”唐承沛常委表示,要在全面认识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机遇上凝聚共识,在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上凝聚共识,在坚定应对人口老龄化信心上凝聚共识,营造孝老敬老的浓厚社会氛围。
唐承沛建议,加快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解决服务可及性问题;贯通协调居家社区机构三类服务形态解决服务适应性问题;畅通政府市场社会三方联动机制,解决发展协同性问题;加强政策规划资源与各类资源要素综合保障,解决发展可持续问题。
李世杰常委提出,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通过运营补贴、税费减免等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实施特殊困难老人关爱工程。推进农村敬老院提升改造,发展农村幸福院、互助养老点等就近养老模式。完善养老服务标准和监管体系,确保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和安全。
“提升环京津地区医养服务水平,推进京津冀医养融合一体化,既是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破解区域养老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黄宇光常委表示,要构建京津冀省市级层面的医养融合发展综合协调机制;由三地财政共同设立专项养老协同发展基金;构建京津冀一体化的养老护理员职业发展体系;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重点构建“一个标准、三级联动、全程监控”的养老质量体系。
“许多人认为养老服务是一项新兴‘产业’,而事实上,养老服务需要强调公益性。”在高永文常委看来,养老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部分。香港建立了政府、第三方机构、家庭、个人相结合的综合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个性化评估与服务设计,帮助长者维持身心功能、增强社会参与感,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高永文建议,内地各级政府部门参考香港的做法,尽可能地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公益性养老措施。
编辑: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