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统一战线>聚焦
雕塑为碑,文献为证:这场展览以艺术之名传承抗战记忆与和平信念
人民政协网北京8月27日电 (记者 高杨)8月26日,位于北京市朝阳公园的北京金台艺术馆内庄重而热烈,由北京怡苑文化艺术促进会主办、北京金台艺术馆承办的“以史为鉴,和平永续;团结同进,共筑未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文化艺术交流展正式开幕。这场以艺术为桥、以史料为证的展览,将雕塑的力量与文献的温度融为一体,让观众在触摸历史中铭记英勇、在感悟精神中守护和平。
多元展品:凝固历史瞬间,留存珍贵证言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本次北京金台艺术馆承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文化艺术交流展,展览核心展品聚焦“历史真实”与“艺术表达”的融合,既有著名艺术家袁熙坤创作的30余件雕塑作品,也有首次公开的珍贵历史文献,为观众搭建起立体的历史感知空间。
雕塑展区里,“西班牙国际纵队战士”群雕尤为引人注目。百余名中国勇士在民族危亡之际驰援异国反法西斯战场的壮举,通过细腻的雕塑线条化作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每一道纹路都诉说着跨越国界的正义信念;“战火中的情谊:援华国际友人雕塑”则生动还原了世界人民并肩作战的深厚情谊,让观众直观感受反法西斯战争中“团结御侮”的精神内核;“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主题人物雕塑展,进一步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坚韧与担当。
文献展区的“镇馆之宝”,是袁熙坤珍藏五十余载的张大千《敦煌日记》手稿原件。1941年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身处敦煌莫高窟的张大千,在日记中写下对日寇的谴责、对胜利的欢呼、对人民灾难的忧虑——“张台长谓德苏宣战,英苏成立军事同盟,此真好消息也”“听闻日军降落伞部队在潼关被我军俘虏五六百人,其余全歼,令人快煞!”等实录,不仅是艺术大师的历程记录,更成为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第一手珍贵史料,字字皆为历史证言。此外,51张“西班牙国际纵队和中国志愿者”科研成果历史文献图片,汇集了海峡两岸民间研究团组及海外学者的共同研究成果,其中百余张珍贵图片由台湾学者邹宁远、倪慧如历时13年寻访英雄踪迹所得,让鲜为人知的中国志愿者事迹得以公开。
重磅环节:揭幕剪彩寄初心,纪念封承载敬意
开幕式上,多项重磅环节将氛围推向高潮。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金台艺术馆馆长袁熙坤,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佳木,原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赵少华,国家大剧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宁,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刘宏昌,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刘雅玲共同为展览剪彩,象征着对历史记忆的共同守护;袁熙坤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全国城雕委主任曹春生,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张世钢,国际纵队中国志愿者谢唯进的亲属谢征雪,一同为“西班牙国际纵队战士”雕塑揭幕,让抗战精神在艺术与现实的交汇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作为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袁熙坤创作的“西班牙国际纵队战士”群雕纪念封同步揭幕。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熊光楷,北京2008年奥运会奥组委原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原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付晓辉,中国外交封设计者马小玲,北京怡苑文化艺术促进会会长罗肖共同为纪念封揭幕,以这一特殊形式,将抗战记忆与和平信念传递给更多人。
深情致辞:以艺传情通心,让历史“活”在当下
开幕式致辞中,多位嘉宾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展览的意义与价值。北京怡苑文化艺术促进会会长、北京金台艺术馆副馆长罗肖表示,袁熙坤始终以艺术为“信使”,搭建跨越国界的桥梁,此次展览正是他“以艺传情、以情通心”的实践——“让不同文化、不同国度的人,从雕塑的线条里读懂正义,从日记的文字里触摸初心,让和平成为超越世代的‘共同语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陈海力回顾了“西班牙国际纵队中的中国志愿者”研究历程,对台湾学者邹宁远、倪慧如及大陆研究团组的坚持表示钦佩,并代表大陆研究团组承诺,将所掌握的文献资料永久提供给北京金台艺术馆,“以艺术与学术相结合的形式,继续宣传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为世界和平作出的英勇贡献”。谢唯进的亲属谢征雪则分享了谢唯进的革命事迹,并表示愿意将家人保存的珍贵历史照片无偿提供给艺术馆,用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袁熙坤馆长的致辞更是直击人心。他坦言,展出的30余件雕塑是自己近半个世纪“为历史塑像、为正义立碑”的匠心之作,“每一尊雕像都在讲述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为反法西斯事业凝聚的共同信仰——战争虽隔山海,正义却无国界”。他强调,用艺术作品与历史文献搭建桥梁,就是要让浴血岁月里的勇气、情谊与信念,通过雕塑的力量、日记的温度,真正“活”在当下。
文艺展演:歌声致敬历史,旋律传递力量
开幕式现场,精彩的文艺表演为展览增添了浓厚的情感氛围。天使童声合唱团以纯净童声唱响《红星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稚嫩却坚定的歌声里满是对历史的铭记与对党的感恩;中国武警文工团、全国总工会文工团歌唱演员刘建军演唱《当那一天来临》《说句心里话》,激昂的旋律展现了军人的担当与对祖国的忠诚;国防之旅文工团青年女高音歌唱家王筱凡带来《我们的祖国歌甜花香》,甜美的嗓音描绘出祖国的美好;著名小提琴家张少博演奏《如愿》,学生弹奏钢琴版《浏阳河》,熟悉的旋律仿佛将观众带回波澜壮阔的抗战岁月;最后,国防之旅文工团女高音歌唱家冀淑华以一首《我爱你中国》收尾,深情的演唱引发全场共鸣,掌声经久不息。
以史为鉴:传承团结精神,共筑和平未来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7日,它并非对苦难的沉溺,而是对历史的敬畏、对精神的传承。正如展览前言所写,“八十年时光流转,硝烟早已散尽,但那段世界人民同仇敌忾、共同抗击法西斯的峥嵘岁月,始终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可磨灭的精神坐标”。
未来,北京金台艺术馆将继续以文化为纽带,让更多承载和平记忆、凝聚民族精神的作品走进大众。而这场展览所传递的“以史为鉴、团结同进”的精神,也将成为推动人们守护和平、共筑和谐包容未来世界的重要力量——毕竟,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