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人文纽带让“上合大家庭”越走越近

2025年09月01日 08:12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8月31日,在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新闻中心放眼望去,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记者们正在忙碌穿梭。交谈中,他们不仅关心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宏大叙事,也讲述着对中国文化的切身感知,期待着人文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

“我终于有机会来到中国,这里的人们亲切友好,太棒了!”来自俄罗斯的记者弗拉基米尔·库拉绍夫难掩兴奋之情。他坦言,之前对中国的了解多来自新闻报道,第一次亲身感受远超预期。

“透过非遗,我了解到天津这座城市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希望有更多时间去探索和学习。”弗拉基米尔·库拉绍夫流露出对进一步深化中俄两国人文交流的期待。

阿塞拜疆记者莱拉·拉希姆利则分享了两国教育合作的最新进展。“今年4月,阿塞拜疆共和国总统伊利哈姆·阿利耶夫访问中国,签署了两国教育领域合作的有关协议。”她介绍,学习中文在阿塞拜疆日益流行。在巴库国立大学和其他大学,不仅有许多当地学生学习中文,还迎来了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这种人文交流是双向的。”

莱拉·拉希姆利还注意到,阿塞拜疆媒体和学术界已经开始引进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我相信这将促进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技术能力的提升。”

当前,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间人文交流与合作呈现领域更广泛、内涵更丰富、机制更完善、成果更丰硕等新特点。

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秘书长左洪波在8月30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多年来,随着上合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上合组织国家间人文交流合作领域越来越广泛,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不断延伸至体育、旅游、媒体、智库、环保、减贫等众多方向;合作内涵越来越丰富,各方携手打造了上合组织大学、艺术节、电影节、美术作品展、博物馆联盟、马拉松比赛、青年交流营、夏令营以及媒体论坛等一批有影响、有温度、有内涵的品牌项目;合作机制越来越完善,文化、卫生、科技、教育等多个人文领域合作机制建立;合作成果越来越丰硕,呈现出“官民并举,全面推进”的繁荣景象。

从教育合作到环保技术共享,从民间往来到官方机制,上合组织国家间的人文纽带正在变得更加牢固。这些深入基层、贴近民生的交流合作,不仅丰富了“上海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夯实了上合组织发展的社会根基,为凝聚“上合组织大家庭”合作共识、推动上合组织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持久动力。

(本报记者 吕婉莹 张佳琪 汪凯)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