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访谈 地方政协 正商量 提案摘编

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杭州市政协——

守护青少年美丽“心”世界

2025年09月01日 08:29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本报讯(通讯员 方德瑞 记者 鲍蔓华)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成为杭州市政协委员们的关注重点之一。

市政协委员汪亮在深入调研中发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心理发育不成熟、家庭学业焦虑、学校心理师资不足、社会支持不均等多因素交织的系统性难题,唯有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协同发力,才能织密筑牢守护青少年心灵的“防护网”。

家庭是孩子们的“情感港湾”。李晓桃委员希望能构建和谐成长环境,全面深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为此建议,家长需转变教育观念:少用“分数排名”定义孩子的成长,多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里话;从“掌控方向的掌舵者”转变为“陪伴引导的同行者”,给孩子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间,营造更加有爱的家庭氛围。

作为青少年每日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学校是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一环。王玮委员将目光投向了“科技赋能”,建议利用信息化辅助手段,优化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健全“筛查—干预—转介”闭环机制,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并获得专业帮助。而吕一鑫委员关注到了专业力量的下沉。他建议,探索在学校建立“双师制”,即每所学校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与社会工作师,在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得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和社会工作双重支持。

除了家庭和学校,社会层面的支持同样不可或缺。张伟峰委员从“运动疗愈”的角度给出建议,希望通过举办篮球、游泳等多样化赛事,让青少年在运动中释放压力——“运动能促进内啡肽分泌,有效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团队竞技中的协作与对抗,还能帮助孩子提升抗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是‘看得见的心理疏导’。”张伟峰说。

针对当前面向青少年的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数量少、分布不均”的现状,汪亮委员进一步提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心理咨询机构建设,同时推动社区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公益义诊活动,减少家长对心理问题的“认知盲区”。

委员们还建议,要通过多元化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减少社会对心理疾病的误解和偏见,为患有抑郁等心理障碍的青少年提供全面的支持。与此同时,加强对网络内容的监管,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为青少年创造更健康的成长环境。

青少年心理健康守护,从来不是单一主体的“独角戏”,而是家庭、学校、社会与政府同频共振的“协奏曲”。从家庭观念的转变到学校专业力量的下沉,从社会资源补位到政府政策护航,每一环都不可或缺,唯有多方持续发力、紧密协作,才能让青少年在阳光之下健康成长。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