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大会发言
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郑和: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人口结构性矛盾加剧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供给总量不足、区域差距明显、供需结构性错位、利用效益不高等问题一定程度存在,严重制约人才培养质量效益。建议:
一、 对接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围绕区域协同发展和人口变化趋势,坚持总体适配、动态平衡、良性互动,加强分行业分领域人才分析,完善高等教育资源需求预测机制,与人才需求紧密对接提前预置教育资源。优化与学科专业相配套的资源调整机制,构建适应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的学科动态调整模式。完善质量、特色、贡献导向的监测评价机制,加大资源调配力度,加强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资源调余补缺,提高教育资源整体使用效率和供给弹性。
二、 充分发挥有为政府主导作用,集中优势特色资源,融入新型举国体制,推进高等教育资源和要素一体配置、合理流动。适应人口结构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研判区域高等教育需求变化,科学调整高校布局,提高跨区域教育资源共享水平。推动健全完善教师资源人才规划、队伍建设、对口支援、区域共用等传统调配模式,积极探索新型教师资源配置模式,规范引导教师有序流动。建立以实绩为导向的教育经费绩效评估制度。
三、 推动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塑造多元办学新形态,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鼓励高校和企业共建研发平台、联合实验室、产业学院和技术转化中心等,将真实产业需求与前沿技术融合人才培养,依托企业资源助力高校建设。
四、 运用数字技术提升资源配置效益,实现资源配置责任部门、供给主体、需求主体之间信息直接交流共享。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适配性和可及性。
五、 强化与其他类型教育资源配置的耦合协同,构建跨界办学体系,探索一体化办学机制,平衡经费投入、资源供给与配备,实现经费、师资、设备等各类教育资源的科学整合、合理配置与共建共享,形成良好的资源协同效应,聚优教育体系整体效能。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