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访谈 地方政协 正商量 提案摘编

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这条路每年为群众节省40万元

——四川泸州纳溪区政协精准发力助力“竹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09月02日 16:22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走进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大旺竹海11社村民方子彬站在新修的产业路边,看着满载楠竹的货车迅速汇入主干道,满脸欣喜地说:“以前运楠竹,得绕3公里远路,光来回就得两小时,现在新路和老路通上了,直接穿林而过,半个钟头就能到收购点,油钱都能省一半!”

据了解,这条让周边群众踏上致富快车道的产业路,正是纳溪区政协以履职实效服务现代化建设的生动注脚。

大旺竹海作为白节镇的“绿色银行”,核心产区10万亩楠竹是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但长期以来,竹林深处的道路互不相连,运输楠竹只能绕行外围主干道,成了制约产业发展的“老大难”。当地竹农算过一笔账:过去运一车楠竹,光绕路就多花40分钟,每吨运输成本比直线距离高出60元,一年下来,仅绕路产生的额外支出就占了收入的近两成。更让村民犯愁的是,出行也得跟着“绕”——孩子上学、老人看病,明明直线距离不远,却得在路上多耗个把小时。

2024年新年伊始,纳溪区政协聚焦“竹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组织农业农村界别、经济界别委员成立专项调研组,深入大旺竹海11个村民小组开展“沉浸式”调研,通过与竹农面对面座谈、跟随运输车辆体验绕行路线、走访周边小型竹加工点等方式,精准梳理出“道路不通导致运输成本高、产业辐射能力弱”的核心问题,最终形成《关于将大旺竹海道路建设纳入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配套的建议》,并通过政协提案、专题报告等形式报送相关部门,推动项目成功纳入省级专项资金支持范围,为后续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025年,连接原有路网的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道路建设项目开工后,纳溪区政协在大旺竹海片区搭建了田间地头协商室,旨在把协商会场搬到群众家门口,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几个月来,区政协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村民、施工方,多次围坐在一起,以“拉家常”的方式共商解决方案。

协商过程中,区政协委员们带着前期调研收集的竹农诉求清单,就“补偿标准不清晰”“道路坡度不安全”“材料运输影响农活”等群众关切问题展开协商,推动各方快速达成共识。在委员们的助力下,施工方不仅调整了道路设计方案,还明确了“优先聘用本地村民参与路基平整、材料搬运”的用工机制;针对部分村民担心的林地占用问题,委员们现场解读扶持政策,协助镇政府制定一户一策的补偿方案……

“政协委员们经常泡在施工现场,帮我们打通了一个又一个‘堵点’,这条路能顺利完工,政协功不可没。”白节镇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道路建设项目负责人陈明感慨道。

如今,白节镇大旺竹海三条产业路与一条生产便道织成了一张“便捷网”:1.2公里长的道路串联起散居竹农的林地,0.6公里和1.6公里长的产业路与原有路网无缝衔接,使楠竹运输路线缩短60%,每吨运输成本从150元降至70元,按年出材5000吨计算,每年为群众节省40万元;周边5个村民组的出行时间平均缩短40分钟。

“四条新路的贯通,释放出了‘乘数效应’,既解民忧又促发展,成为区政协积极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理念的生动注脚。”区政协主席潘浩表示,民之所望,就是政协履职所向,区政协将坚持以“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为统领、深化“有事来协商”品牌建设,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协助党和政府增进人民福祉,让履职更显“温度”与“力度”。(记者 韩冬 通讯员 胡莉 梁隆宇)

编辑:彭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