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微言大义
名家论道 | 彰显世界胸怀赢得全球共鸣的中国方案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议,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后,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挑战有增无减,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社会来到新的历史十字路口。新时代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不懈探索通往光明未来的前行之路。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多次写入联合国决议,到“一带一路”倡议吸引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参与,既体现变乱交织世界中的大国担当,也反映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的感召力量。“四大全球倡议”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以马克思主义整体世界史观的站位和视角,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全面审视世界发展大势,系统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课题,有力破解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的现实问题,从根本上回应世界人民追求发展进步的共同诉求,彰显为解决人类面临共同问题作出中国贡献的历史自觉和实践自觉。
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习近平主席2021年9月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重振全球发展事业提供重要的中国方案。发展是解决世界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是世界各国民心所向。“世界繁荣稳定不可能建立在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基础之上”;“在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以八大合作领域为重点,对接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全球发展倡议吸引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参与合作,80多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倡议框架下开展的务实合作,给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作为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中国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习近平主席2022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超越传统安全理论范式,针对全球安全形势新动向,强调安全的整体性,为国际社会解决安全问题、构建安全关系指明现实路径。“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平安是人民幸福的生命线。”目前,全球安全倡议得到130多个国家和国际地区组织的支持,写入140多份中外双多边文件,为消弭国际冲突根源、应对全球安全挑战、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贡献宝贵的正能量。
共同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与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植根中华文明文化基因,传承马克思主义文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的全球文明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指向,凝结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人类命运的深切思考和战略远见。越是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就越是需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联合国通过中国提议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标志着全球文明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联合国框架下的制度性安排,为各国搭建起更加稳定的对话合作平台,也标志着“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中国理念日益得到国际社会认同,为人类文明共同繁荣进步提供深厚和持久动力。
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习近平主席2025年9月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与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一脉相承,在现存全球治理体系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当下,切中全球治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全面深刻地回答“构建什么样的全球治理体系,如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和全球治理“由谁治理、如何治理、为谁治理”的时代命题,蕴含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的精髓要义,体现了中国作为全球治理体系主要参加者、改革者和建设者对全球治理历史方位和时代使命的深刻洞察,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必将为世界各国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澎湃动力,也必将在未来的岁月中不断显现出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作者周树春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