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同心论坛
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现实路径
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任务。一般理论构建通常有三个层次:概念的创建、新命题的提出、新理论范式的运用。这三个层次层层递进、难度不断增加,然而,它们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渗透、相互影响的。在三个层次的理论构建过程中,制度价值是贯穿其中的,成为理论的灵魂。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构建就要以概念的重构为基础,以命题的创建为根本,形成完整的理论范式,从而讲清楚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所蕴含的道理、学理和哲理。
概念重构是基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生长于中国土壤的伟大政治创造,具有自身独特性。因此,在一些概念上与其他政党理论并不相同,如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等,与其他政党理论相比,要么内涵有出入,要么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独有的。所以,必须要进行概念重构。概念重构不是生造,而基于实践、经验、规律而进行的提炼与创新,不是简单的转化与移植,而是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表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概念构建“要注重从概念史对一些核心概念进行原理性提炼、学理性加工和学术化建构,积极打造标识性学术概念”。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需要重构两类概念:第一,已存在但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的概念还是有一定差别的;第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所特有的事务,如参政党、无党派人士等。
新的命题创建直接关系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构建的框架。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新命题的创建上取得了许多突破,构建了许多新的命题。比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反映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本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等。然而,对这些命题的学理性阐释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其深层次的逻辑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新命题创建需立足于三个方面:第一,反驳伪命题,特别是基于其他政党理论或意识形态提出的伪命题;第二,深化阐释清楚已有命题,如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的研究阐释;第三,根据需要创设新命题,即及时根据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的新情况新实践创建新的命题。同时,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还要有意识地建立相关命题之间的联系,使众多命题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理论构建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它是概念、范畴、命题的集成,但不是它们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它们之间建立合乎实践逻辑的规律性联系,形成一个整体框架。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构建强调在中国实践、中国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标识、适合中国自身的政党政治理论,所以要尊重我国政党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按照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规律来阐释其合理性和正当价值,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具体理论(政党理论、民主理论等)作为基础和方法,着眼历史、现实和未来,统筹宏观、中观与微观,构建一个与世界现有政党理论相比更有特色、更具解释力和包容性的政党政治理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范式的形成要以概念、命题为基础,运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将现实实践抽丝剥茧、提炼升华成规律,形成一个合乎自身实践逻辑、文化传统、能揭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本质的完整系统思想框架。
一个制度的理论体系,不仅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等问题,还必须回答“干什么”的问题,即说明制度的合理正当性和价值所在。但价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贯穿在概念、命题和理论范式中。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构建,必须清楚阐释其制度价值、政治价值、思想价值和文明价值等。这不仅要立足国内,还要放眼世界,因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把其独特价值和普遍价值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这种价值叙述,不仅要打破西方现有的价值体系和话语霸权,而且还要在反思和解构西方普遍价值的基础上,注入中国元素,实际上是重述世界普遍价值,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也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构建的突破点。
(作者张毅系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