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社会聚焦 社情民意 民意时评 创客说 乐观社会 画里有话 滚动资讯

首页>社会>社会聚焦

中国物流集团“流云”大模型 千亿参数助力多场景应用

2025年09月15日 09:24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9月15日电 9月12日,中国物流集团发布2780亿参“流云”大模型,以人工智能赋能物流产业转型升级,为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贡献央企力量。

GetAttachment

据了解,“流云”大模型由中国物流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科大讯飞、华为公司共同研发,以“架构领先、场景贯通、自主可控”三大突破为核心,创新构建“1”套智算底座,AI中台与数据中台“2”平台,以物流视觉、语言、语音、预测与多模态“5”类大模型为一体的“1+2+5”体系架构,有效应用在运输、仓储、供应链、物流与交通装备等多领域40余个细分场景。

运输领域——智慧多式联运入选国务院国资委首批央企人工智能战略性高价值场景。智慧多式联运系统可基于用户个性化运输需求,智能调用公路、水路、铁路等多源运力资源数据,并对运输路径智能规划,一键生成“时效优先”“价格优先”等多维度运输方案,并将运单自动匹配给合适的运力,有效破解“一单制”落地难题,获评“2025年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物流所属中储智运战略研究院院长刘云飞介绍,“流云”大模型与传统模型算法相比,多式联运方案客户采纳率提高9%,运单匹配成交率提升10%,帮助客户平均降低运输成本5%。

仓储领域——物流园区的“天穹之眼”“睿智之脑”“千钧之臂”。“天穹之眼”园区视觉识别管理平台基于云、边、端协同架构,通过对园区全域视频流实时汇聚和智能视觉解析,精准识别“人、车、货、场”各要素,构建覆盖风险监测、预警、响应与处置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实现物流园区安防巡检效率提升60%,人车通行效率提高30%,货物损坏率降低15%。“睿智之脑”智能仓储调度平台应用预测大模型与求解技术,重构货量预测、多品类入库上架、拣货出库路径及装车配载智能协同调度模式,实现货量预测准确率超84%,入库距离缩短39%,仓储作业成本降低10%。“千钧之臂”智能卸车机器人配备激光和视觉传感器,通过多模态目标识别定位,精准识别货物并快速规划最优拾取路径,实现卸车效率超1000箱/小时,有效替代特定场景人工作业。

轨道装备领域——全国首创铁路综合智能检测系统。铁路轨道运维传统长期依赖规则判断、定期巡检和专家经验,中国物流通过为每一根钢轨搭载“数字身份证”,打通供应、质监、焊接、探伤、养护全环节,构建数字孪生体系,并基于“流云”大模型能力,研发智能轨道运维装备。中国物流所属轨道集团总经理李晓路介绍说,TIDV轨道综合检测平台首创“七维一体”检测模式,天窗利用率提升83%,实现钢轨由“周期修”向“状态修”转变,有效降低铁路运维成本;轨道焊接“智脑”设备可智能识别钢轨焊接五大工艺参数并动态监控预警,识别率超95%,有效保障钢轨质量。

中国物流牵头编制的《“慧聚智评”物流行业大模型评测标准》同时发布。标准聚焦物流行业运输、仓储等四大核心场景,选取9个典型任务,构建了16项关键评测指标的综合评估体系,采用“人工+自动”方式对模型功能性、准确性、可靠性、安全性、交互性以及应用性六大维全面评测,全面评估大模型在文本分类、信息抽取、任务分解等17个能力上的表现。标准的发布将加速推进大模型技术在物流行应用,助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中国物流表示,将始终坚持“开放共享、生态共建”的发展路径,深化人工智能在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和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中的重要作用,与各方携手共建“AI+物流”产业生态和治理框架,共同推进物流行业焕新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关键支撑。(闫秋图)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