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大家谈 主席论坛 委员说话 同心论坛 议事厅 政协网评 微言大义

首页>要论>委员说话

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

2025年09月15日 11:21  |  作者:谢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良好发展环境对民营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多处涉及相关内容的重要论述。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出台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改革举措为民营企业破壁除障,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劲势头和勃勃生机。但隐性壁垒、要素获取不公等问题当前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民营企业信心不足,面临市场需求萎缩、成本上升等压力挑战。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精神,以更大力度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以更优环境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 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也是市场机制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工作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中指出“我们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为市场充分竞争创造良好条件”,在《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给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要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确保各种所有制经济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市场准入是各类经营主体开展经营、参与竞争的起点。自2018年至今,市场准入负面清单4次修订,事项数量由首版151项压减至106项,压减近30%,一批行业准入限制得以放宽,市场活力不断激发。进一步建立完善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以及市场准入壁垒投诉和处理回应机制,探索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打破“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及“审而不批”“许而不可”等准入变相门槛,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支持民营企业进入国家重点行业、牵头或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强化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持续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做法,着力整治限制企业迁移、歧视性对待外地企业等突出问题,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便捷流通。加强招商引资承诺的合规审查,明确并严格执行财政奖补、税收返还、土地出让等方面优惠政策实施边界,综合整治恶意低价等“内卷式”竞争。打破“身份歧视”潜规则,严防政府采购、牌照获取、招标投标等公共资源交易中通过设置资质、业绩、奖项等限制排斥民营经济组织行为,真正把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的“一碗水”端平。

完善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是公平竞争的有力支撑。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的财产权,加强涉民企知识产权全链条快速协同保护维权服务,激励经营主体创业创新创造积极性。完善市场准入和企业退出制度,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构建规范协同高效的信用修复机制,强化司法机关、行业主管部门、信用服务机构等协同修复,防止失信联合惩戒范围随意扩大泛化。

▶▶▶ 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中指出,“一方面要完善政策,增强政策含金量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加大政策落地力度,确保各项政策百分之百落到实处。”在今年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凡是党中央定了的就要坚决执行,不能打折扣。”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有针对性地抓落实、优服务、强督导,让政策红利尽快从“纸上”落到企业“账上”。

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聚焦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的“国企施工队”、融资抵押多成本贵、“连环套”拖欠账款等现实关切,细化“硬约束”工作举措,标本兼治、精准靶向施策,严肃依法问责追责,以痛点难点“破局”卸下前行“包袱”,以政府较真碰硬的决心赢得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推出“政策扫描”数字化平台及“码上诉、码上办、码上联、码上减”等应用场景,提升线上政策“一网汇聚”线下需求“一窗通办”的政务服务水平及行政审批效能,让企业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一件事全链条,多件事全协调”,不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政策支持贵在精准适配、用心用情。摸清需求,分类施策,部门协同,动态调整,推动政府部门“有什么给什么”向“企业要什么给什么”转变,从“想他人之所想、办他人之所需”向“想他人还没想到的,办他人将来想办的”转变,让“有形之手”成为“赋能之手”,惠企政策始终与企业发展现实同频共振。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政企沟通交流机制、涉民企诉求快速处理机制,办好一件事、解决一类事,真正实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知晓政策、真懂会用,有助于增信心、稳预期、谋长远。深化“入企走访连心”,形式多样开展政策宣传宣讲。统筹“当下改”与“长久立”,加强涉民企发展政策连续性、一致性评估,完善民营企业参与政策、规划等制定及执行效果反馈机制,确保政策实施时度效,释放扩大政策红利。

▶▶▶ 打造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在《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中指出,“要把平等保护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要以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抓手,持续营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投资放心、创业专心、经营安心。

良法贵在管用,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强化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刚性约束,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释,统筹与民营经济促进法相关的配套制度、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等制定出台,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相互协调、相互衔接,各种支持保障措施落实落细。

权益保护到位,企业才有法治信心和安全感。严格规范涉产权强制性措施,依法定程序审理涉民企案件时,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严防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产行为,有效区分违法所得、涉案财物与合法财产,有效区分企业财产和企业家个人财产界限,完善涉企案件申诉再审制度,健全冤错案件有效防范和常态化纠正机制,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同责同罪同罚。

明法度、立规矩、治乱象,规范涉企执法。厘清权力边界和行为边界,加强改进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反垄断执法,实施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全面推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一体推进法治监管、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推行“综合查一次”等联合检查执法,优化“统一赋码、亮码检查、记录备查”模式强化企业反向监督,减少对企业的不必要干扰和负担。建立异地行政执法协作及跨区域案件联合处置机制及执法监督纠错问责机制,根治“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款、乱查封”及各类趋利性违规执法。

积极铺设涉企法律服务快车道。通过开展“法律进民企”活动,完善“万所联万企”机制等,拓展公共法律服务,推进企业依法经营和合规建设。发挥各级工商联非公维权服务平台作用,推进商会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联动,多元化调处化解涉企纠纷,把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

▶▶▶ 营造亲商重企的营商环境

增强民营企业信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主旋律强劲、正能量充沛的社会氛围托举。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要加强舆论引导,正确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对一些错误说法要及时澄清”。

持续亮明态度。加强正面宣传,充分彰显党中央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制度稳定性和法治强制力为民营经济赋权增信、破障护航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凝心聚力促进“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健康”“三个没有变”等重要观点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各环节,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消除“小富即安”心理、“大富不安”顾虑。

规范网络言行。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互联网等传播渠道,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恶意侵害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人格权益。近期,中央网信办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实施“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恶意抹黑诋毁攻击企业,对企业进行敲诈勒索、恶意营销炒作、泄密侵权等四类突出问题。对错误说法及时澄清,对侵权行为有力打击,对受害者畅通权利救济司法渠道,才能让民营企业放心做业务、安心谋发展。

构建亲清统一的政商关系。划出“边界线”、立下“硬杠杆”,以法治为指引制定完善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让政商交往既有“底气”又有“底线”。“当自己人、办自家事”,既靠前一步、多想一层落实“两个给予”,又引导民营企业家摒弃“找关系”的陈旧观念、树立“靠本领挣钱”的理念,亲而有度、亲不逾矩,清不疏远、清而有为,打造“企业敢干、政府敢为”的共赢生态。

弘扬企业家精神。大力宣传优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家国情怀和创新奋斗典型,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良好氛围,增强民营企业家的干劲、闯劲、韧劲、拼劲及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助力民营企业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拓展新空间,先富促共富。

民营经济始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是长久之计。以更优发展环境巩固不断提升的信心、稳住不断向好的预期,助力民营企业在挑战中寻光、在困难中破壁、在磨砺中蝶变,我国民营经济必将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中绽放夺目光彩。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

编辑: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