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健全青少年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新载体,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为青少年提供服务,既势在必行,又迫在眉睫。建议——
一、 树立正确育人观,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避风港”。
二、 注重全面发展,坚守学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针对中国青少年心理特点编撰统一教材,在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三、 强调良性引导,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缓冲区”,建立青少年关怀大数据库,完善危机干预机制,为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