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主席论坛
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收官之际,就此再次重温,进一步认识到这一重要论述深邃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习领悟更加深刻、努力方向更加明确。
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作过很多精辟论述,这次学习教育中对习近平总书记就“取决于”“不等于”和“取信于”的阐释感悟尤为深刻。
一是“取决于”的忧患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这个“取决于”已经被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辉煌成就的历史证明,也已经被古今中外无数人亡政息的事实所佐证。“坚持人民至上”成为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方法论的重要内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被写在了新时代的伟大旗帜之上。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出发点、着眼点和落脚点都聚焦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上。党中央率先垂范,弘扬光荣传统、涵养新风正气,就是为了以作风建设新气象赢得人民信任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把握住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二是“不等于”的清醒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实表明,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等于党同人民的联系就更加密切了、必然密切了,有时候反而是疏远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这个“不等于”似乎是一个悖论,但又是一个事实。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付出了“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的奉献牺牲,却毫不动摇地拥护我们党、支持我们党。而今天一些地方却出现了群众不信任基层组织、不信任党的干部,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对立甚至发生冲突的问题。党中央从宗旨意识、群众路线、工作作风等方面反思教训和原因,出台八项规定、狠抓从严治党,为破解这个“不等于”明确了思维方向、提供了有效招法。
三是“取信于”的坚强决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大家感到我们是能办成事的,而且是认真办事的。这样才能取信于民、取信于全党。”党的十八大以前,为整治公款吃喝等不正之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也出台过很多规定,但是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所以有人说“几百个红头文件管不住一张嘴”,不少人对从严治党失去了信心。对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八项规定作为“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向“四风”公开宣战、向人民庄严承诺、向历史朗声告白。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我们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党风建设根本性变化,以往积重难返的问题基本消除,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重回心间。
消除影响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问题任重道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我理解,之所以永恒因其极为重要,也因其极为艰深,需要解决的问题复杂而艰巨。尽管学习教育取得了扎实成果,但是消除“一座墙”的阻隔、“一根针”的困扰和“一阵风”的倾向都任重道远。
一是消除“一座墙”的阻隔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学习和实践中感到,这是一座形式主义之墙。有的党员干部热衷于追名逐利、弄虚作假,沉迷于文山会海、花拳绣腿,满脑子都是自己的功名利禄,根本不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是一座官僚主义之墙。有的党员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唯我独尊,不愿意同基层和群众打交道,更不愿意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甚至盲目决策增加基层负担、损害群众利益。这也是一座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之墙。有的党员干部讲究排场、铺张浪费,挥霍公款、生活奢华,就知道自己怎么去享受,不知道群众有什么感受。
二是消除“一根针”的困扰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常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在基层干部说‘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上面千把刀、下面一颗头’。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学习和实践中感到,解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问题,关键要善于耐心细致“穿针”、精准巧妙“引线”,解除基层束缚、防止基层忙乱、减轻基层负担。基层干部本身就是人民群众,他们还要面对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如果因为盲目随意的无序安排、层层加码的硬性要求、徒增烦恼的过度留痕、应接不暇的检查考核、权责错位的泛滥问责,使上级与基层之间形成锤和钉、刀和头一样的紧张对立,必然直接影响基层组织与上级组织的关系、基层干部与领导干部之间的关系,也必然影响基层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实效性,进而削弱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是消除“一阵风”的倾向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决不能搞一阵风、一阵子。”学习和实践中感到,10多年的时间虽然已经不短,但是我们不能低估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也不能高估一些党员干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今天,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动真碰硬、深查真改依然任重道远,由表及里、固本培元依然任重道远,化风成俗、引领风尚依然任重道远。随着学习教育即将结束,有的同志存在“改得差不多了”“可以松口气了”“这阵风应该停了”等错误认识,对“四风”问题的隐形变异和潜滋暗长缺乏警惕和辨别,如果不及时纠正和提醒,已经消除的问题可能故态复萌,来之不易的成果可能功亏一篑。我们必须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进作风不能“一阵风”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学习教育结束为新起点,继续常抓不懈、坚持久久为功,以作风建设的成效持续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人民政协要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作出应有贡献
人民政协担负着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这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内在统一、高度契合,是政协履职的题中应有之义。人民政协要站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同级党委工作安排组织好这次学习教育,认真学习研讨,深入查摆问题,务实集中整治,搞好开门教育,以党建水平的提高引领履职质量再上新台阶。
一要以“第一步”的扎实成效广泛凝聚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回顾10多年来的漫长历程,这个第一步,走进了人民群众的心坎里,我们党以作风建设的新气象赢得了人民群众信任拥护,鱼水深情更加真诚质朴、血肉联系更加密不可分。这个第一步,走进了全面从严治党新境界,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根本扭转,自我革命更加自警自省,百年大党更加朝气蓬勃。这个第一步,走进了新时代宏伟壮阔的历史征程,我们党领导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风险挑战、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奋斗目标更加清晰,前行步伐更加勇毅。人民政协要在广大委员和界别群众中把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的明显成效宣传好,把党中央锲而不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举措宣传好,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把更多的人团结在党的周围。
二要按“第一条”的明确要求改进调查研究。中央八项规定第一条就是“要改进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端正调查研究作风,强调不能搞“蜻蜓点水式”“钦差式”“嫌贫爱富式”调研和“作秀式”“盆景式”调研。调查研究是政协协商议政、建言资政的重要前提,是决定履职质量和效能的关键环节。实践中感到,政协开展调查研究要注重防止三个问题,一是调研准备太浅,缺乏必要的前置学习,到了现场看不明白听不懂;二是调研过程太虚,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大张旗鼓走过场;三是调研结论太空,坐在办公室里就能想出来,大而化之没价值。人民政协要以这次学习教育为契机推动改进调查研究,既要克服形式上的形式主义,也要防止内容上的形式主义,以高质量调查研究形成高质量协商成果。特别是要进一步深化协商于民、协商为民,把群众的意愿反映上来,把群众的智慧集中起来,助力党委政府做好民生工作、密切联系群众。
三要用“第一人”的示范效应带动躬身实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作用的发挥,强调“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动人,都不如在前面带动人管用”。政协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组书记要以这次学习教育为新的起点,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对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在深入学习领会上再深一层,做到触动思想、触及灵魂;在始终自觉恪守上再紧一分,做到丝毫不差、半点不松;在履行领导责任上再严一些,做到真管真严、常管常严;在密切联系群众上再实一点,做到真联系群众、联系真群众。以自身的表率作用带动班子和机关的同志以及党员委员巩固学习教育成效、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为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蓝绍敏系黑龙江省政协主席)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