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奇闻轶事

丰子恺的“外公纸”

2025年09月17日 09:26  |  作者:周惠斌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丰子恺早年师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获益良多,而且在性情、生活、艺术等方面也深受老师影响。李叔同幼年习字,总是整张纸地挥写,颇为浪费,母亲看到后,厉声批评:“你父亲在世时,莫说这样大的整张的纸不肯糟蹋,就连寸把长的纸条也不肯随便丢掉。”李叔同从此养成了惜纸如命的习惯,后来,潜移默化中也影响到了丰子恺。

丰子恺在生活中一向朴素节俭,平时作画写字中废弃的宣纸,从不丢掉,总是把它们裁成一小片,叠在一起,留着备用。这些边角料的小纸片看似没有价值,实际上用途很广:可以擦调色盘,可以试笔,可以吸水。丰子恺每每创作书画,画桌上若有一点墨迹、水滴,他就取出一张小纸片将它擦拭干净;毛笔笔端水分过多时,往小纸片上一捺,水分便被吸去;更换调色盘中的颜料时,先用小纸片把剩余的颜料擦掉,然后再挤入新的颜料;画画时如果颜料水分太多,用小纸片吸一下,颜色便不再渗出。

这种裁剪下来的小纸片,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用处。丰子恺常将它们带在身边,不仅自己用来擦嘴,还给外孙、外孙女擦鼻涕,甚至用它抹桌子、擦碗筷、揩手,它比抹布更吸水、更干净,一次性使用,非常卫生,因此深得全家人的喜欢。而孩子们因为使用习惯了,认为这种纸是外公专有的,以致丰子恺带孩子们下馆子,有时他还未来得及把它们拿出来,就有孩子喊道:“外公,纸!”丰子恺听了,便笑嘻嘻地掏出小纸片……渐渐地,“外公,纸!”就变成了“外公纸”这一丰家所特有的名称。

“外公纸”看似微不足道,也毫不起眼,却体现了丰子恺的创造力和生活智慧。如今,上海丰子恺故居“日月楼”里,还展示着当年丰子恺亲手裁剪的宣纸片,它们长约二寸,宽约三四寸,而丰子恺的幼女丰一吟也曾珍藏着一叠这种小纸片。(周惠斌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