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要闻
固原巷里的幸福“密码”
走进乌鲁木齐天山区二道桥街道的固原巷社区,党群活动中心一层大厅的墙上,红色展板公示的“三项清单”格外醒目。
所谓“三项清单”,分别是入户收集居民诉求的“需求清单”、社区想办法找资源提供的“资源清单”、围绕“需求清单”梳理完成进度的“项目清单”。
“可别小看这些清单,我们社区群众的很多困难,就是通过墙上的‘三项清单’制度解决的。”社区居民田伯海骄傲地说,就在8月底,他提的为小区休闲区加顶棚的建议刚刚得到落实。
田伯海是一名退休电工,闲暇时经常跟邻居们一起在花园里下棋。“以前,小区里的休闲区是露天的,只有石凳和石桌。下棋下到兴头上,一下雨就得赶紧收拾,像逃难一样往家跑。因此,我跟社区提出了休闲区加顶棚的建议,没想到列入‘需求清单’后几天就落实了。”
这不是田伯海第一次给社区提建议了。
两年前7月份的一次社区恳谈会上,田伯海就提出了自己所在的104号院活动区域有限、休息座椅太少的问题,社区同样是第一时间了解情况,不仅扩建了104号院原来的休闲区,还在休闲区旁边新建了一个儿童游乐区。
“我现在除了积极发现问题给社区提意见,还报名了社区的志愿者,积极帮助大家解决问题呢。”因为所提意见屡屡被重视、被解决,田伯海现在参与社区工作的热情高涨,有事没事就在社区里转一转——听说谁家的电路坏了,他会先带着自己家的测电笔去帮忙排查;发现休闲区石凳有松动,赶紧记下来反馈给社区物业;遇到邻里间有小摩擦,还会凭着熟络劲儿帮忙调解,成了大家公认的“热心老大哥”。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梦想。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固原巷社区时指出,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要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工作重心下沉,紧贴各族居民所思所想所盼,帮助大家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促进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殷殷嘱托,念兹在兹;亲切话语,言犹在耳。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我们以党建为核心抓手,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持续提升社区服务的精细化程度。就像环环相扣的‘三项清单’制度,既精准发现问题,又快速推动问题解决,实现了全力把民生实事办到居民心坎上。”天山区二道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波说。
但固原巷社区治理活力还不止于此。
因固原巷社区毗邻二道桥国际大巴扎商圈,社区里的孩子在新疆智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组织下,凭借“近水楼台”的地理优势,以志愿服务形式拓展了社区治理的外延。
“今年8月,我和小伙伴在大巴扎做过讲解员,主要介绍大巴扎的风情特色,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现在,我们的‘小小讲解员’队伍已经有60多人。”聊起参与这项志愿服务的初衷,刚上六年级的赛菲娅·阿力木江眼里闪着光,“我想把新疆的美讲给游客们听,让各地的人民都知道新疆是个好地方。”
“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不能只让他们被动接受服务,而要在实践中锻炼他们,唤醒他们参与社会建设的主动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委员、智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赵金鑫对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有着深刻的思考:“通过引导青少年参与社工活动,能让他们明确认知不当行为,在包容的成长空间里汲取向上的力量。当他们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时,更会在责任感知中自觉规范言行,成为社区发展的‘小主人’。”
如今,在这个少数民族居民超过95%的多民族聚居社区,像田伯海一样的社区志愿者、像赛菲娅·阿力木江一样的“小小讲解员”随处可见。他们,可能是在小区里维护停车秩序,可能是在楼道里清理环境卫生,也可能是在为社区孩子辅导功课,虽然服务的类型不同,但身份相同,那就是“社区建设者”。
固原巷社区不过是新疆千千万万社区中的一个,却用老百姓的舒心笑容、社区周围的点滴变化,给出了一套清晰的基层治理“密码”:始终以居民需求为核心,凝聚共建、共治的力量,最终让大家共享这份踏实又温暖的幸福生活。
编辑:彭子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