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社会聚焦
国庆红、秋色美、人欢乐成为旅游主基调
假日旅游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社会发展的温度计,也是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新场域。当国庆节遇见中秋节,乙巳蛇年最后一个“超级黄金周”秋高气爽,花好月圆,城乡居民出游意愿持续高涨,各地文化活动和旅游产品供给丰富,国庆红、秋色美、月色净、人欢乐成为假日旅游的主基调。旅游市场繁荣有序、融合创新,国内旅游出游人数、旅游花费、出游半径、目的地游憩半径、入出境旅游人数等主要指标创下历史新高。
在这个假期里,游客在行程中弘扬了红色文化,涵养了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招待会上的重要讲话,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革命纪念馆、历史陈列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区成为假日最红风景线。假日第一天,12万多名游客和市民汇聚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高唱国歌。来自祖国各地的青少年面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肃立,深情诉说“盛世如你所愿,清风接您回家”。广大游客在行程中尽赏万山红遍,漫江碧透,在湖南韶山、上海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南湖、江西井冈山等地参访凭吊、深情缅怀,爱党爱国热情油然而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旅游从来都不是简单地看山看水看风景,而是书生意气的研学、家国天下的旅行。出境旅游者不再只是打卡拍照,而且深入体验当代生活,在平等、自信、包容的文化交流中拓展了国际视野,展示了当代中国形象。
游客在行程中感受到岁月静好,看见了国泰民安。假日期间,合家欢、亲子游、红叶游热度上涨。在黑龙江伊春,游客徜徉在北纬45度的五花山、汤旺河和红松林海感受风景如画。在江苏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大片大片的芦苇在风中摇曳,将夕阳下的湖面染成金色。在重庆巫山,游客仿佛置身电影《等到满山红叶时》的经典场景。在北京香山、世园公园和钓鱼台银杏大道、在四川遂宁的世界荷花博览园、在“这么近、那么美”的河北北戴河大潮坪和滦州蒋庄的“稻”梦空间,在祖国各地的植物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地质公园,林相金黄、沙鸥翔集,引得无数游客流连忘返。中秋时节更是桂花的世界,在广西桂林的象山公园,“走着走着,突然就被香气包围了”。浙江杭州西湖“满陇桂雨”,还有树下捡拾桂花的大姐,说是带回家做桂花糕给家人分享。如此假日这般景,倒是让人不由生出“唐诗宋词,诚不我欺”之感。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无论行走到哪个省、哪座城,还是旅居在任何一个村庄;无论广场和景区齐声合唱的《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还是酒店和民宿里伴奏轻唱的《彩云追月》《茉莉花》,普天之下共望一轮圆月,同享盛世繁华。
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加上家庭乘用车的普及化,让陆海协同、立体出游的国民旅游梦想照进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现实。假日期间,多数游客选择了自驾远行、自助度假,多种交通方式的组合让“我的行程我做主,我的体验我做主”全面覆盖了往返交通、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和目的地生活体验的全过程。假日期间,45.7%的受访者选择了自驾游,同比增长了6.8个百分点,远高于17.5%的高铁和7.4%的飞机出游。无论是自驾还是高铁,75%以上的游客单程出行时间都在3小时以内。受交通便利影响,部分游客选择了提前出行和错峰出游,假日旅游呈现“前展后延、多次出游”和多目的地趋势,单次行程中,79.2%的受访者游览了2—3个城市。在旅游目的地,游客广泛使用地铁、公交、网约车、出租车、共享单车等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并视之为本地生活体验的一部分。假日期间,游客平均出游半径212.66公里,游客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径23.04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4.8%和24.5%。需要指出的是,自驾旅游和度假客群的增加正在改变传统的旅游消费行为,并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影响测算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汽车加油、充电和车辆租赁等行前消费,高速公路服务区消费,还有自有度假用房、短租公寓和度假民宿使用期间的水电气暖、物业和生活用品采购等消费行为,尚未进入传统的旅游统计体系和数据分析范畴。
目的地游憩半径的延展,以及交通方式和休闲空间的共享化,有利于旅游消费向“烟火小店”下沉,让更多的传统业态和本地居民受益。旅游是异地的美好生活,城乡居民的高品质、便利性和日常化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新时代旅游交通体系的建设和空间格局的完善,不仅要规划旅游机场建设、高铁站、国道与高等级公路的连接、旅游风景道等宏大叙事,还要加强支线交通、公共交通与商圈、街区、戏剧场、菜市场、批发市场、非遗工坊、乡村旅游点的连接,让游客在戏剧场到菜市场的每一寸空间都能分享当地居民满满的幸福。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编辑:廖昕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