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新资讯
【监理大讲堂】设备监理工作的沟通技巧
设备监理工作,懂技术只是一方面,懂得与人沟通也同样非常重要。设备工程监理属于工程咨询行业,是一种高智能的技术管理服务。在工程建设中,设备监理方是各参建方中的重要一方,担负着协调关系、取得共识、凝心聚力,实现工程建设设备保供目标的重要责任。因此,提高设备监理工作的沟通技巧,增强监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沟通要真实、准确和完整
1. 真实性
监理工程师在工作中要求真务实,反映在沟通方面,就是要在弄清事实真相的前提下敢于说真话,重事实、重证据,依照国家相关设备生产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依法依规开展监理工作。这就要求监理人员不仅要重视并善于做好案头文字工作,更要深入生产制造现场,随时掌握设备制造的工程进展,对设备生产情况了如指掌。这样,监理工程师所说的内容才能正确反映真实情况,做到说话底气足、靠谱。
2. 准确性
只有真实的表述才可能是准确的。这要求监理人员一语中的,抓住问题的要害,击中核心。这直接关系到工作的指向性和最终结果。
准确的表达能让对方正确领会监理意图,实现监理预期目标。要做到表达准确,就需注重沟通的科学性、准确性与指向性,避免使用模糊量词,或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语言。
3. 完整性
沟通的完整性,通常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明确监理意见和整改要求。这就要求监理人员在沟通前,先梳理好沟通内容,思考如何表达才能让对方更好地理解。
沟通既不能过于冗长,像老太太聊天一样絮絮叨叨没完没了;也不能像发布命令般过于简短,让人摸不着头脑。
二、 沟通语言要得体、巧妙和策略
监理人员表述内容时,要把握好分寸、适度、恰当的原则。“得体”,即符合监理人员的身份,体现监理人员的品德与修养。
表达的内容需融合知识性、专业性与法理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核心思想。针对设备质量、生产进度问题,要分析可能造成的危害,将工作过程转化为与设备制造方共同合作、相互学习、共同提升的过程,转化为交流情感、密切彼此关系的过程。监理人员沟通时,切忌态度生硬、简单粗暴,更不能动辄发脾气、训斥他人。
沟通要有诚心、耐心,不能是 “我说你听、我要求你执行” 的单向灌输,而要注重倾听对方的意见,做到 “言不伤人,诺不轻许”。
沟通要讲究巧妙。往往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表达方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有时一句话说不好,可能让人勃然大怒;一句话说得好,却能让人欣然接受。
此外,要改变 “监理工作就是单纯挑刺” 的偏见。监理固然要纠正设备制造过程中不符合合同技术协议及相关制造标准的问题,这是监理的职责所在,但恰当的赞扬也必不可少。制造方会因监理人员的肯定而心情愉悦,对做好工作更有信心;同时,这也能改善并密切双方关系,让对方感受到监理的重视与尊重,获得情感满足,进而有利于建立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良好合作关系。
三、 沟通要平等、互动和心理相容
前文提到的是沟通的基本要求与技能,而监理人员与沟通对象保持平等,则是沟通的根本态度问题。监理与建设单位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监理是为建设单位提供服务的工程咨询机构,但在工程建设中,监理是独立的第三方,与建设单位是平等关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监理往往面临不平等对待:有的建设单位将监理视为附庸,形成 “依附关系”,甚至是 “上下级般的从属关系”
过去,或许因监理作为服务方的定位,部分监理人员与建设单位沟通时姿态不够平等,常常小心翼翼、低声下气、唯唯诺诺。但作为建设伙伴,监理方应得到尊重,双方需拥有平等的沟通交流氛围。因此,监理人员沟通应不卑不亢,不丧失应有的职业尊严。
同样,监理方与制造方也应是平等关系。不能因双方存在 “监理与被监理” 的工作关系,就忽视人格上的平等。
监理人员要从思想上真正树立 “尊重其他参建方” 的意识,尤其要在面对部分建设方不公正待遇时,妥善处理与制造方的关系。这是监理人员掌握沟通技巧、实现有效表达的重要思想基础。
结束语:监理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一身正气、刚正不阿。思想上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坚定执着、积极热情、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始终传递正能量。做到 “其行也端,其心也诚,其言必信,其行必果”,给人留下良好印象,让他人愿意接近,敢于向你说真话、吐真情。(石磊)
编辑:李律杉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