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技>资讯
2025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香港举行
全国政协委员徐星、周忠和、方忠、丁洪等获奖者出席
人民政协网10月28日电(记者 王菡娟)10月26日,2025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香港举行。2025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者季强、徐星、周忠和,物质科学奖获奖者方忠、戴希、丁洪,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卢志远亮相颁奖典礼现场。
季强、徐星、周忠和荣获2025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季强、徐星、周忠和因发现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荣获2025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季强教授在获奖感言中表示,这份荣誉不仅属于个人,更归功于团队二十余载的并肩奋斗与跨学科协作,以及家人长期的理解支持。未来,他将带领团队转向人类百万年演化史研究,以新起点推动古人类学进展,继续在探索生命奥秘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全国政协委员徐星教授在获奖感
全国政协常委周忠和教授在获奖感言中表示,作为专门研究古生物、探寻历史痕迹的学者,却因对科学本质的贡献获得“未来”之名的奖项,这份意外恰恰印证了科学发展的辩证性。他特别强调,科学委员会对科学价值的评判超越了功利标准,这让他深受鼓舞;同时感谢父母支持他走过漫长求学路;感激爱人包容他沉迷科研的生活方式。他认为所有成果都源于同事和团队的集体智慧;最后,他向参与化石挖掘的农民致以崇高敬意,称他们为
方忠、戴希、丁洪荣获2025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方忠、戴希、丁洪因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及实验实现方面的卓越贡献而获颁2025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全国政协委员方忠教授在获奖感言中表示,很荣幸获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向评委和大奖捐赠者致谢。回顾近40年物理学习之路,他感恩赶上国家发展的好时代,也感谢一路帮助支持之人。在物理所的22年,是他科研的关键时期。他与戴希研究员合作,在拓扑物态研究上取得成果,这离不开课题组成员和学生的努力,也感谢实验物理学家对研究的支持。他提到,拓扑物理学大厦才初具雏形,目前发现的拓扑电子态只是少部分,期待更多年轻人加入,携手开拓这片领域,为人类文明与科技发展添砖加瓦。
戴希教授在获奖感言中感谢未来大奖委员会认可其工作,国家与社会对基础科研的助力,大奖捐赠人对中国科学事业的支持,以及此次获奖成果源于十多年前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研究,荣誉属于T03和EX7组等集体。他特别感谢在物理所拼搏奉献青春的小伙伴,大家一同在科研路上攻克难关、勇攀高峰。
全国政协委员丁洪教授在获奖感言中表示,此次获奖源于在材料中发现外尔费米子,这是理论、材料制备与实验观察紧密协作的成果。2014年夏,他与戴希教授在普林斯顿探讨拓扑半金
卢志远荣获2025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卢志远因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单元密度、器件集成度和数据可靠性领域的发明和引领贡献
卢志远博士在获奖感言中衷心感谢未来科学大奖对其团队在non-volatile memory领域研究成果的认可。他特别感恩妻子张芬芬无条件
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2025轮值主席崔屹作为科学委员会代表致辞,他向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及过去十年所有获奖科学家致以崇高敬意与热烈祝贺。崔屹强调,未来科学大奖的声誉源于科学、公正的评审机制,采用“提名邀约制”与“国际同行评议制”,确保评审权威性与公信力。整个评审过程由独立监督委员会严格执行,保证了评审的公正与纯粹。
未来科学大奖捐赠
编辑:马嘉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