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大家谈 主席论坛 委员说话 同心论坛 议事厅 政协网评 微言大义

首页>要论>委员说话

广交会:见证中国制造硬实力与全球合作新图景

2025年10月31日 08:01  |  作者:刘劲松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被誉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以独特的魅力和实实在在的成交数据,勾勒出新时期全球贸易的发展脉络,向世界证明中国制造正以创新实力筑牢产业链根基,以开放姿态书写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近日,以“先进制造”为主题的第138届广交会第一期落下帷幕,为全球采购商呈现一场新质生产力与智能制造交相辉映的贸易盛宴。据承办方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统计,本届广交会吸引了来自全球222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采购商参会,累计线下参会约15.79万人,环比增长6.3%。密集的观展人群、热闹的洽谈场景,在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关税制裁和经贸摩擦频发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被誉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以独特的魅力和实实在在的成交数据,勾勒出新时期全球贸易的发展脉络,向世界证明中国制造正以创新实力筑牢产业链根基,以开放姿态书写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智造升级,从“规模优势”到“品质严选”。走进广交会服务机器人专区,各色各样的机器人、机器狗前挤满了驻足咨询的外商,不断有客户上前进行对接沟通,表达对产品的青睐和对技术创新的赞赏。数据显示,本届广交会拥有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称号的优质企业首次突破1万家,占出口展企业总数的34%。一期85万件展品中,智能产品占15%,绿色低碳产品占25%,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达31%。从智能家居设备到自动驾驶汽车,从个性化医疗设备到智能农业机械,一批高技术、高品质的产品正在成为外贸市场的“主角”,成为全球贸易新的增长点。参展企业的亮眼表现,正是中国制造从“规模优势”走向“品质严选”的微观注脚。中国制造正在升级为中国智造,以技术突破重塑全球市场格局。

风雨洗礼,外贸大盘稳中有进的充足底气。今年以来的外贸形势,始终伴随着复杂环境的考验。广大外贸企业,一边应对关税壁垒、技术限制、成本竞争等外部挑战,一边面临市场萎缩、利润下滑、产业转型等多方面压力。在这些复杂的背景下,外贸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多元化市场布局,使我国外贸顶住了压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据统计,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33.61万亿元,同比增长4%。广交会作为我国外贸的“晴雨表”,以“新”突围、以“智”取胜、以“绿”赋能,充分揭示了中国外贸经得起风雨的“核心密码”。当西方媒体还在唱衰“中国外贸失速”时,广交会上的真实交易场景已经给出了有力反驳,中国制造正在全球贸易风浪中稳健前行。

强劲韧性,在变局中锻造“不可替代性”。海关总署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增长6%,连续8个季度保持增长。外贸的稳定增长绝非偶然,而是数字赋能、制度保障与产业根基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韧性和活力,得益于广大外贸企业在党和国家统一领导下的积极应变、开拓创新,得益于广交会、进博会、链博会、服贸会等高质量平台为培育外贸新动能持续注入的强劲动力,得益于我国多年来努力构建的覆盖41个工业大类、666个工业小类的完整产业体系。这种系统性支撑,构成了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折射出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不可替代性”。

共赢之路,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中国担当。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加强贸易强国建设,推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在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我国始终坚持“拉手”而非“松手”,坚持“拆墙”而非“筑墙”。中国之需与世界之盼,当中国企业的创新成果与全球客商握手,当智能机器人、绿色科技产品从工厂走向世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国制造的实力跃升,更是一个负责任大国推动全球贸易复苏的坚定决心。由大向强、攀高向优,开启新的五年,“中国制造”这张名片必将愈发闪亮。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中国始终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器,是各国企业拓展机遇的大市场,更是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苏的正能量。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贸促会会长)

编辑: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