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大会发言
高鸿钧常委代表无党派人士界的发言: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跃升

无党派人士坚决拥护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将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持续发挥界别优势,围绕实施“十五五”规划凝聚共识、建言资政。全会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系统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十四五”期间,我国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核心地位、加速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区域实践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成长和壮大呈现良好态势。当前,科技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技术,正以空前的方式重塑生产关系,并催生出全新的生产力质态。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实现跃升,需要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主线,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支撑新兴产业技术突破、引领未来产业原始创新、提升数智生产要素市场化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虽然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基础研究投入不足且“两头在外”(题目从国外学术期刊上找、仪器设备从国外进口,取得成果后再花钱到国外期刊和平台上发表)、科研和产业“两张皮”、部分领域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等挑战。2024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约2.7%,其中基础研究投入占研发经费比重约6.9%,远低于发达国家15%—20%的水平;我国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约53%,低于发达国家60%以上的水平。因此,亟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乘数效应”,系统布局“补短板”“锻长板”和“制高点”类重点任务,聚焦主体协同、要素配置、激励约束、开放安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构建适应“并跑”“领跑”特征的创新体制机制,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为此,建议:
一是加强高质量科技成果源头供给。加快布局一批牵引未来经济增长的重大科技项目、科技工程、新型基础设施。加强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的预测预警,建立包容失败的创新容错机制,精准识别具有重大意义的源头技术、前沿交叉技术、未来先导技术,鼓励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围绕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应用场景凝练关键科技问题,形成以应用场景需求驱动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的新模式。
二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使命牵引和应用驱动,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化引领能力。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在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等方面的优势和引领作用,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盟,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增强企业原始创新能力,鼓励引导企业增加投入并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三是高标准推进数智化要素市场建设。健全技术和数据要素流通机制,推动其与资本、人才等要素深度融合,创新要素开发利用与市场化配置模式。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基因技术、自动驾驶、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领域立法工作。健全专利保护、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利益分配等基础制度。
四是打造面向未来的创新共同体。优化创新资源配置,鼓励共建科技创新走廊和创新基地,推动科技资源共建共享、人才政策互认互用、技术市场互联互通。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面向前沿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中心、概念验证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场景创新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形成跨界创新、人才培养、无缝转化、科技投资“四位一体”融合机制。
编辑:彭子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