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大会发言
王惠贞常委的发言: 更好发挥香港在促进国内 国际双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过去5年,在习近平主席掌舵领航和中央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香港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香港国安法的制定实施和基本法第二十三条本地立法的顺利完成,为特区长治久安筑牢法治根基;“爱国者治港”原则全面落实,社会大局保持稳定。5年来,香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居全球前三,国际竞争力重返世界前列;5所高校跻身世界百强,人才竞争力跃居亚洲首位;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融资总额达141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8倍。在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自由度2025年度报告》中,香港在165个经济体中位列榜首,连续多年获评全球最自由经济体。这些成就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是香港发展的最大制度优势,祖国永远是香港最坚强的后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香港保持繁荣稳定的必由之路。
刚刚闭幕的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香港作为“一国两制”实践下的重要区域,如何把握战略机遇期,与国家高质量发展目标对接,是未来5年的关键任务。香港有决心、有能力在“十五五”时期展现更大担当、实现更大作为。为此,建议:
一、 深化对内融合,以香港优势赋能国内大循环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协同。依托香港的世界级科研实力与国际化的成果转化体系,精心打造北部都会区,探索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新模式,深化与内地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合作,助力国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创新体系的重要策源地,助力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二是促进要素高效流通。发挥国际金融中心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为国内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国际化通道,推动国内市场与国际规则顺畅对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三是打造聚才引智的生态圈。在人才政策方面加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联动,面向国际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提供灵活的用人政策,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二、 拓展对外开放,以香港平台助力国际循环
一是应巩固提升金融枢纽功能。保持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拓展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新兴领域,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经贸合作提供专业金融服务,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打造全球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门户。二是应建设“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依托香港健全的普通法体系以及国际调解院总部等国际组织、高增值营商环境和全球航运网络,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为内地企业“走出去”和国际企业“走进来”提供专业支持,促进双向资源整合与互利共赢,打造国家与国际市场深化合作的重要纽带。
香港的命运始终与国家紧密相连。“十五五”时期既是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香港践行使命、再创辉煌的关键时期。我们拥有背靠祖国的坚强后盾,具备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更肩负服务国家的责任担当。我们坚信,在中央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香港定能准确把握国家战略需求,在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中贡献更大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书写好香江篇章。
编辑:彭子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