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随着陕西省渭南市渭阳学校、河南省实验小学孩子们的欢呼声,施耐德电气“可持续发展少年课堂”(下称“可持续课堂”)的多城联动加速奔跑。
基于日益完善的课程体系,为了进一步扩大受益人群,过去一年施耐德电气携手美光科技等企业伙伴与公益组织,创新通路建设,以“云端+在地”的双轨教学模式,打通课堂、家庭与企业,形成了可持续教育的长期机制。
迄今该项目已经累计带动超1万人。

施耐德电气联合美光科技(Micron)共同走进陕西省渭南市渭阳学校

“可持续发展少年课堂”走进河南省实验小学
内功:可持续课堂的标准化与可复制
可持续课堂是一套面向7–12岁学生的标准化SDGs(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素养课程,由施耐德电气自行研发,围绕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六大主题设计的12课时课堂,配套五项实验教具盒、教学PPT、教案与拓展资料,经过长期打磨,该课程已成为能够支持教师、家长、企业志愿者协作授课的标准化项目。
精心设计下,项目课程活泼有趣,动手实践性强,不仅让孩子们在欢笑中了解最新的可持续发展理论、重大实践和最新技术,扩展国际视野,更能激发孩子发现其与自身生活的连接,并在反思与承诺中把可持续从一堂课变成一种日常选择。

双轨教学:让好课程跨越地理边界
在课程的科学性与趣味性基础上,施耐德电气着力于在不同城市与校情下快速启动、稳定复用、可规模扩张。
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项目首次采用“云端专家讲解+在地志愿者/教师带练”的双轨模式,将数字化普惠与本地化陪伴结合,显著提升课堂到行动的转化率。这一模式缩短区域差距,让优质资源与方法在更大范围内流动起来,促进了教育公平。
跨界联动:专业力变成教育力
今年,项目已连续两年与美光(Micron)开展进校合作;在每年的“Bring Kids To Work”日发动全国千人联动;联合多方力量,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带给更多青少年。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员工志愿者成为中坚力量,他们不仅走上讲台,也参与课程教研、课堂助教与数据复盘,把ESG承诺转化为持续的社会投入,并在家校共育中提供了良好典范。
迄今,可持续课堂已经覆盖了北京、上海、河北、湖北、广州、河南、深圳、西安、重庆、湖南、贵州等十余个地区的超过50所小学,累计近万人次参加了课程,近千位志愿者提供了专业支持服务。
这些数据背后,更重要的是行为改变与社会连接:孩子在实验中理解“为什么”,在行动中找到“我能做什么”;学校对该项目表现出了欢迎与支持,校园、企业与公益组织在真实场景中完成一次又一次价值共创。
纵深:把“可持续”变成下一代的生活方式
“可持续课堂”并非一次性的宣讲,而是一套可被复制、评估与升级的教育解决方案。项目还配套了后续的实践打卡与荣誉证书和志愿时长机制,推动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建立。
施耐德电气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用专业所长服务社会议题,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更是持续为‘双碳’目标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培养面向未来的公民素养,为此将不断创新和努力,向更多城市与地区延伸、向更深层的融合迈进。”
关于“可持续发展少年课堂”
“可持续发展少年课堂”是施耐德电气依托自身优势打造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类项目,由经过培训的员工作为志愿者老师走进校园授课,让广大青少年在校内能够接受可持续发展教育,推动可持续理念教育由知到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