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跟着委员探馆
全国政协常委、进博会上海会议活动顾问组召集人周汉民:进博之光照亮人类未来前行路
核心提示:
人类的进步不在于独享灯塔之光,而在于让每一盏烛火都找到自己的坐标。
在2000余名全国政协委员中,比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进博会上海会议活动顾问组召集人周汉民对进博会了解更深的可能不多。
这不仅因为周汉民曾全程参与上海世博会的申办、筹办和举办,10年世博人的经历让他看待进博会的角度更多元;还因为从首届进博会开始,他连续7年都去现场观察、调研和总结,今年也不例外;更因为他提交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01747号提案《关于有序扩大“最不发达国家”的食品和农产品进口,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三部委联合办理,看到今年进博会首次设立最不发达国家产品专区,他十分欣慰。
10月25日,在第八届进博会进入冲刺之际,前期承担2025进博会上海会议活动101场边会部分协调和调研任务的周汉民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至第5位,这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要取得决定性成就的必然选择。进博会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践行与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平台,必将发挥独特优势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
谈及最不发达国家产品专区的设立,周汉民言语中满是欣慰,这一直是他最深的关切。“三年前,我在进博会现场看到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最不发达国家踊跃参与,虽然他们有强烈愿望,但也有具体困难。从筹办世博会的经历中我了解到,这些国家尽管经济上是欠发达的,但他们给予中国的支持和帮助是巨大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截至2023年11月,联合国最新认定的最不发达国家一共是46个,人口全球占比14%,却有全球40%左右的贫困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全球占比1.3%。周汉民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农食产品进口国,最不发达国家较多依赖于农食产品,精准施策扩大进口对支持这些国家可产生积极作用,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成果。此前,诸如赞比亚的蜂蜜、坦桑尼亚的腰果等最不发达国家的各类产品,已经通过进博会漂洋过海,进入中国的千家万户。
周汉民告诉记者,进博会设立之初便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免费标准摊位,目前,不仅免除展位费,还搭建物流补贴体系,建立绿色通关通道,极大降低了所有最不发达国家的参展门槛。更重要的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次还将面向最不发达国家开展跨境电商运营培训,使得参展、培训、签约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完整链条。“此次展会我们将看到老挝咖啡、埃塞俄比亚皮革首次直供中国超市。今年是中国全球发展倡议提出四周年,‘不让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掉队’,是我们的价值追求,也是进博会以高水平开放促全球发展合作的应有之义,最不发达国家产品专区的设立成为又一崭新的实践样本。”能够参与推动这一创新务实之举的落地,周汉民很是兴奋。
进博会作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一直致力于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周汉民表示,“我们在进博会同一个平台上,能看到发达国家最深刻最精妙的现代技术和产品,而发展中国家传统手工艺和土特产同样有一席之地,体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东方智慧,这也是我们构建共生性市场的有效举措。譬如德国中小企业在进博会发现西非的乳油木作为化妆品原料的价值,所以他们进行了新的合作,将冷萃技术用于乳木果油的提炼。今年进博会的集成电路专区,光刻机巨头荷兰阿斯麦也会登台亮相,说明技术封锁没有前途,只会加速中国的科技发展和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通力合作才是进博会的宗旨。”周汉民强调,经济全球化是趋势,尽管面临逆流,但是如同长江黄河不会倒流一样,世界发展还会汹涌澎湃地前行。“我每年行走在进博会现场,看到这么多人,无论国籍、年龄、职业,大家都在为本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繁荣出一份力的时候,你会感受到这样的创造有多么巨大的吸引力。中国以平等、开放、和谐的理念,将进博会真正打造成了全世界近悦远来、流连忘返的平台。”
作为外贸法治领域的老兵,周汉民多年观察发现进博会在不断跃升进化。“进博会是多重维度相结合的载体,要做好进口与出口、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贸易与投资三个方面的结合。我们开始时侧重商品交易,今天我们如此强调数字贸易、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三位一体共襄盛举,去年专门增设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对话相关的虹桥论坛。我们的主体越来越多元化,过去主要强调企业采购为主,所以有很多采购团,现在地方政府都拿出自己的规划和项目来到进博会现场,专门找客商进行对接,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许多外商到进博会来推销产品,发现与中国的合作天地无限广阔,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能够聚集百余家跨国公司总部或分支机构或代表处,一定程度上就是参展商变投资商的结果。”
进博会举办时间只有短短6天,周汉民表示,进博会溢出效益的影响可远超365天,“从去年开始,中共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决定借助进博会平台,扩大进博会对上海的直接影响和效益,专门筹划了进博会上海会议活动,由我出任顾问组召集人,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2024年进博会上海会议活动共举办92场,参与人次达六七千人。今年会议活动超过百场,设计了六大议题板块,将迎来超过200位高级别嘉宾,我们已经在‘进博会上海会议活动’小程序和公众号上提供查询嘉宾信息、一对一邀约洽谈等功能服务,为全球展商、投资者和专家学者搭建高能级的交流合作平台。”
谈起进博会的未来,周汉民还有很多创新想法,譬如构建数字进博共同体,让更多无法实体参展的客商,以另一种形式加入进博大家庭;譬如采取积分制,促使进博会的每一件展品都体现减碳成果,让绿色发展获得市场的认可和鼓励。“当某些国家忙着构筑‘小院高墙’的时候,中国用进博会搭建通往未来的桥梁,这座桥没有收费站,没有专用道,桥头上写着这么一句话:人类的进步不在于独享灯塔之光,而在于让每一盏烛火都找到自己的坐标。”周汉民的语气充满坚定和自信,这也是支撑他连续工作的信念,“我相信,黄浦江畔升起的进博之光,是全人类创新发展、协同发展、文明发展、安全发展的新坐标。”
编辑:董雨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