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现场速递
全运会|依托办赛经验协同应对新挑战——专访十五运会澳门赛区筹备办公室主任潘永权
新华社澳门11月10日电 题:依托办赛经验协同应对新挑战——专访十五运会澳门赛区筹备办公室主任潘永权
新华社记者郭雨祺、刘刚、齐菲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9日晚开幕,十五运会澳门赛区筹备办公室主任潘永权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澳门赛区依托以往举办大型赛事经验,有条不紊推进办赛工作,与粤港协同合作面对新挑战,澳门有信心承办一届各方体验感好、公众参与度高的赛事。
从“17人起步”到广泛参与
“澳门筹备办是2024年8月中旬正式启动的,当时包括我在内有17个同事。”潘永权回忆说,起初团队人手精简,今年年初,在特区新一届政府的支持下,筹备办规模扩大到70多人,人员来自多个部门,形成完善的组织体系。
十五运会澳门赛区承办乒乓球、三人篮球、五人篮球(男子18岁以下组)、排球(女子成年组)以及空手道项目。潘永权介绍,澳门预计迎来3000多名参赛及工作人员,包括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技术官员和媒体人员等。为此,筹备办制定了详细的住宿、交通、餐饮和接待方案,确保每一名来宾都能安全、舒适、高效地参赛和工作。
“澳门在承办大型体育活动方面经验丰富,有成熟的接待体系。我们设有分管宣传、竞赛、接待、市场开发等小组,架构和职能都与大型运动会接轨。”潘永权说,筹备办承担的任务广泛,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与广东、香港等多方沟通协调。“起初大家会有不同意见,但我们方向统一,不断讨论不断磨合,有信心大家一起创造历史。”
潘永权特别提到志愿者工作。他介绍,2022年澳门赛区志愿者招募工作一经启动就有数千人报名,还有内地其他省份的体育爱好者报名。“我们请来专业团队开展培训,包括赛事知识、礼仪规范和澳门历史文化等等,还邀请了曾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专家。”
“志愿者们很热情,大家都感到非常光荣。”潘永权认为,全运会不仅关乎体育,更是一次全民参与的契机,让大家在国家盛事中找到自己的角色。
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在本届全运会的众多赛事中,跨境项目最具历史意义。潘永权说:“公路自行车赛(男子个人赛)是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比赛,最初我们觉得这是很难实现的,但后面大家一步一步解决了难题。”
全程231.8公里的赛事路线跨越多个口岸,通关与安保成为首要难题。三地相关部门反复研究,最终采用无感通关技术,边检人员提前在珠海起点完成所有手续。“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可以一路畅行、不需停留,这在过去从未实现过。”潘永权说。
这场“一赛跨三地”的历史性比赛在8日顺利完赛。潘永权表示,完成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靠的是三地的共同努力,体育是最好的沟通语言,能让大家在共同规则下协作。“十五运会让体育先行先试,其中的经验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其他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借鉴。”
潘永权特别提到,此次全运会不仅赛事创新,也给澳门运动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激励与机遇。“全运会赛场上有很多世界顶尖的运动员,澳门运动员能够在自己家门口和高手竞技,这是难得的机会。对我个人来讲,过去多年一直看着澳门运动员的成长,在每一次比赛中拼搏,每一个人都希望为澳门争光,很感动。”
体育盛事展示澳门魅力
举办全运会对澳门的意义不仅在体育层面。潘永权说:“这是一场体育盛事,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爱澳教育课。通过进校园、进社区的宣传活动,居民切实感受到全运会是国家大事,澳门社会的参与感和自豪感在不断增强。”
全运会期间,有着72年历史的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也将同期举行(11月13日至16日)。潘永权表示:“两个大型体育活动在同一时间上演,是‘速度与激情’的结合,也是展示澳门城市活力的机会。”
为此,筹备团队在赛程上进行了巧妙安排。“我们将一些精彩赛事放在傍晚时段,让看赛车的观众可以顺势来看全运会,而全运会的观众白天也能去感受赛车的氛围,形成共赢。”潘永权说。
“澳门是世界文化遗产之城,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创意城市美食之都’。我们希望借助十五运会这个平台,让更多人认识澳门、了解澳门。”潘永权说,希望体育带来的热度能持续转化为城市活力,助力澳门经济多元发展。
编辑:贾元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