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要闻
全运同心圆 湾区交响曲
岭南秋深,热潮奔涌。第十五届全运会战鼓擂响,正以体育为墨,在粤港澳三地的辽阔土地上,铺展出一幅“一国两制”下大湾区深度融合的时代画卷。
机制破壁:
以赛事创新促制度衔接
清晨的港珠澳大桥,海风猎猎,一道道骑行身影如离弦之箭,在桥面上划出流动的风景线——这是11月8日,全运会历史上首次跨境公路自行车赛的现场。车轮飞驰,驶过的不只是宛若巨龙的跨海通道,更是粤港澳三地制度衔接的创新之路。
一周后的11月15日,同样的激情在深港两地接力绽放。当马拉松选手们轻盈通关,奔跑在连通的赛道上,最真切的体验凝聚成一个词:“丝滑!”
这份“丝滑”的背后,是一场高效的规则衔接与系统协同。“十五运会是全运会首次由多地共办,也是首次在港澳举办,面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货币’的特殊情况,我们必须在没有先例的领域开拓新路。”十五运会组委会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静道出背后的努力,“为此,我们首创‘前置查验、封闭运作、无感通关’新模式,总结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新举措,破解在不同体系下人员、物资、信息等关键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难题。”
这场跨越三地的系统协作,更是对治理能力的精细打磨。从封路时序的精准对表,到口岸管控的秒级协同,每个环节都经过三地政府的反复推演和密切配合。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九龙社团联会会长王惠贞欣喜于赛事模式的突破与创新,“这生动诠释了香港、澳门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的进程,标志着三地合作迈向新高度。”她相信,通过全运会的创新实践,粤港澳三地不仅会呈现一场精彩的体育盛会,更将探索深度融合的路径,为未来更广领域的协作积累宝贵经验。
情感共振:
以体育为桥促民心相亲
11月15日晚,十五运会女子100米自由泳决赛现场,当香港队何诗蓓率先触壁,整个游泳馆瞬间沸腾——全场最高的欢呼声,为她响起。
“在全运会上比赛,气氛真的好热闹!”何诗蓓赛后激动地说,“很多观众用粤语为我们加油,让我特别兴奋,真的很感谢每一位支持我的人。”这是她首次参加全运会,看台上此起彼伏的助威声让她动容:“香港和深圳距离很近,在深圳赛区,我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大湾区的一分子,是全运会上的东道主。”
一旁的山东选手杨浚瑄摘得银牌。“我对自己的成绩很满意,”她笑着说,“我和诗蓓姐姐在很多大赛上都同场竞技过,赛前我们也会互相鼓励、彼此加油。这是一种非常良性的竞争,从她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希望能继续和她一起在赛场上拼搏奋斗。”
话音落下,两人相视一笑——这一刻,她们完美诠释了什么是“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
而在广东佛山岭南明珠体育馆,另一幅心意相通的画卷正热烈展开。这里锣鼓喧天、龙狮翻腾,迎来十五运会开幕式后首个群众赛事活动——舞龙舞狮项目的激烈角逐。
在粤港澳大湾区,舞龙舞狮不仅是节庆的灵魂,更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正是这份共同的文化记忆与情感联结,让一支由广东、香港和澳门选手共同组成的粤港澳联队自亮相起便备受关注。他们以融合三地特色的编排与高度默契的配合,在南狮自选项目决赛中一举夺魁,闪耀全场。
这支历史性的联队由8名队员组成,平均年龄仅有25岁。其中6人来自广东,另有2人分别来自香港和澳门。“粤港澳一家亲,我们都讲粤语,沟通起来特别顺畅,配合也很高效。”队员们纷纷表示。
当然,融合之路也伴随着挑战。“我们最大的困难是如何把三地队员聚在一起训练。”来自澳门的队员李楚嫣道出背后的故事,“我在澳门有本职工作,每次都是下班后‘澳车北上’,经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赶到深圳参加集训。”
尽管奔波,她却充满喜悦:“师兄弟之间非常默契、融洽、团结,让我真切感受到——我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从泳池边的温暖鼓励,到龙狮队的同心集训,从开幕式导演团队、演职人员、现场观演人员再到粤港澳三地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处处可见三地精诚合作、心手相连的动人场景。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经济民生联盟监事委员会副主席胡剑江表示,这场跨越大湾区的体育盛会,既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生动写照,更是三地同心的有力见证,它让大家的情更真、心越近,带来的不仅是体育竞技的精彩,更是人心的交融与共鸣。
文旅共融:
以赛为媒促湾区畅游
“哇,我第一次见到这么美的景色,真的好漂亮!比完赛来这样的地方,特别放松。”11月12日,香港女篮队员们卸下比赛的紧张,走进了顺德清晖园博物馆与陈村花卉世界,在岭南园林与浪漫花海中沉浸式感受文化魅力。
十五运会期间,像她们一样的观众不在少数,“体育﹢旅游”的联动效应,让“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游客深度体验粤港澳大湾区魅力的新方式。
来自江苏无锡的赵妍妍特意辗转广州、东莞,只为现场见证辽宁男篮与广东男篮的“巅峰对决”。“东莞篮球中心的场馆设施一流,现场氛围也特别燃!”她兴奋地说,“这趟算是‘特种兵式’观赛之旅,接下来还打算抽时间去周边逛逛。”
随着赛事持续升温,大批游客涌入香港,亲身感受这座城市的体育热情与现代活力。十五运会组委会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大型体育盛事带动了旅游、酒店、零售、餐饮等行业发展,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在观赛之余,畅游大湾区。”
市场已敏锐捕捉到这一机遇。多家旅行社推出覆盖粤港澳的专题旅游产品,将观赛与本地特色结合,设计出多条主题线路,让旅客在呐喊助威之外,也能深入体验主办城市的文化遗产、地道美食与多元文化。
十五运会组委会副主任、广东省委常委王曦进一步介绍,全省490家影院同步推出“体育﹢电影”消费活动,凭全运会票根即可享受优惠,将观赛热情延伸至文化生活的更多场景。
而在澳门,这场“文体旅”融合大戏更添一抹国际风情与中西韵味。作为十五运会组委会副主任、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全国政协委员柯岚表示,“年底澳门盛事连连——格兰披治大赛车、澳门美食节、国际光影节等将与全运会交织互动,共同打造多元化的‘文体旅’体验。在全运会主要场馆,还设置了文化展示区、非遗体验工作坊及澳门限量版特许商品等,让游客‘把独一无二的全运记忆从澳门带回家’。”
一场盛会,一座桥梁,一片同心——大湾区的发展故事,正迎来更加精彩的下一章。
(本报记者 徐金玉 徐康辉)
编辑:李敏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