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讲好中国脱贫攻坚故事
记者手记丨那一束光
农村发展最大的底气是什么?这是余静在全国两会“委员通道”上被提及的问题。
她的回答是:最大的底气来自党的好政策,有个好支部,党员带头干,村民干劲足。
那么,在政策利好的前提下,支部如何建强?如何激发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让全村拧成一股绳?
成千上万的驻村干部,是解题的重要因素。
这些从上级机关或事业单位选派的优秀年轻干部,在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演绎了无数个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故事,温暖着广阔乡村的每一寸土地。
用脚步访察民情,用真挚赢得民心,用奉献诠释担当……十年多的扶贫工作,余静从单纯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会做群众工作、会调节矛盾纠纷的多面手,带领男女老少让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昂首阔步于社会主义的幸福大道上。
而这正是广大驻村干部的共同写照。
他们翻着险峻的山,走着崎岖的路,硬是把山一重水一重的闭塞落后,变成了山一程水一程的画意诗情。
这种付出,彰显着深远的时代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创造了震古烁今的人类减贫大历史,书写了“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亮丽篇章。
在“十四五”收官之际,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已历经第五个年头,全体中华儿女正勠力同心、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
追梦路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而一批又一批的驻村干部,更是追梦过程中那一束耀眼的光芒。
他们牢记使命,情怀炽热,照亮了广大乡村的振兴之路。
(本报记者 胡方玉)
编辑:李敏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