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讲好中国脱贫攻坚故事

理论研究 | 中国脱贫攻坚胜利的世界意义

2025年11月24日 09:30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消除贫困,自古以来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关乎人类发展的重大全球性难题。中国脱贫攻坚的胜利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国的脱贫攻坚经验和反贫困理论已经成为世界减贫事业的宝贵财富,中国的脱贫攻坚开辟了人类社会发展新天地

●五年过渡期脱贫成果的巩固,向世界充分证明贫困不仅可以被终结,而且也是可以阻断、不再复发的,这进一步增强了世界特别是“全球南方”减贫的信心

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弱鸟是可以先飞、高飞的。中国可以成功,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成功。这是中国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世界意义。”消除贫困,自古以来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关乎人类发展的重大全球性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构建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书写了人类历史上的减贫奇迹。

2025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进入过渡期的第五个年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收官之年。截至6月底,全国已累计帮扶超过680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中国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实践证明,中国脱贫攻坚的胜利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国的脱贫攻坚经验和反贫困理论已经成为世界减贫事业的宝贵财富,中国的脱贫攻坚开辟了人类社会发展新天地。

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加快了全球减贫进程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致力于消除贫困,始终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即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为大规模减贫提供了基本保证。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按照中国现行贫困标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脱贫攻坚期间,中国每年有1000多万人稳定脱贫,共计将近1亿人摆脱绝对贫困。中国脱贫攻坚的胜利,大大加快了全球减贫进程,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新篇章。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减少贫困人口8亿多人,对世界减贫贡献超过70%,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联合国2019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如果把中国排除在外,全球贫困人口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中国脱贫攻坚的胜利也大大增强了世界特别是“全球南方”摆脱贫困的信心。中国近代长期积贫积弱,2012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仅有6300多美元,远低于同期的阿根廷、巴西等国,通过脱贫攻坚彻底摆脱绝对贫困极其不易。而正是这份不易,成为“中国可以成功,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成功”的最好借鉴。五年过渡期脱贫成果的巩固,向世界充分证明贫困不仅可以被终结,而且也是可以阻断、不再复发的,这进一步增强了世界特别是“全球南方”减贫的信心。

中国脱贫攻坚的宝贵经验为人类减贫探索了新的路径

长期以来,消除贫困始终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难题。不同国家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减贫的路径、方式方法也不同。中国的脱贫攻坚立足中国实际,深刻把握中国贫困特点和贫困治理规律,坚持精准扶贫方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拓展了人类反贫困思路,为人类减贫探索了新的路径。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减贫问题本质上是对人民的根本态度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减贫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采取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推进脱贫攻坚。二是把减贫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贫困地区大多发展条件比较差,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一般都比较弱,消除贫困如果仅靠个体、区域、民间等力量远远不够,必须上升为国家意志、国家战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消除贫困作为定国安邦的重要任务,强调发挥党和国家的主导作用。三是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贫困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发展是消除贫困最有效的办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消除贫困的主要途径。四是立足实际推进减贫。贫困的发生演变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贫困治理必须从实际出发。中国始终立足中国国情,科学研判制约减贫和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时因势因地制宜,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不断提高贫困治理效能。五是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减贫既要借助外力,更要激发内力。中国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积极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激发培育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使贫困群众不仅成为减贫的受益者,也成为发展的贡献者。六是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脱贫攻坚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各方积极参与。中国依托严密组织体系和高效运行机制,广泛有效动员和凝聚各方力量,引导全社会关心并投身减贫事业。

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消除贫困,从古至今都是各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解决贫困问题受到根本制约。近现代以来,工业化、现代化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物质财富急剧增长,但贫富差距等问题依然严重,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发达国家也未能解决好这一民生治理难题。环顾全球,只有在当代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顽症,这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首先,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价值优势。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消除贫困始终是社会主义追求的价值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致力于消除贫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其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杰出治理能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脱贫攻坚的最大组织保障。中国的脱贫攻坚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通过强大的组织能力把全社会的力量都动员了起来,实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第三,彰显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制度优势,其核心是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统筹资源配置,通过全国一盘棋的协作机制推进工作。脱贫攻坚统一思想、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坚持“五级书记”抓脱贫,300多万名干部驻村帮扶,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为消除贫困提供了强大支撑。

中国脱贫攻坚的世界价值开辟了人类社会发展新前景

脱贫攻坚的胜利不仅是贫困人口数字的清零,更是人类文明形态的跃升。作为世界上减少绝对贫困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脱贫攻坚的终极世界价值,在于开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前景。一国发展不能建立在其他国家贫困的基础上,更不能通过掠夺和打压别国获得自身发展,这不可能持久。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中方愿同各方一道行动起来,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让贫困成为过去,让美好愿景成为现实。”中国脱贫攻坚不仅加快了全球减贫进程,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而且已成为“消除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引领者、推动者和贡献者。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向160多个国家提供发展援助,同150多个国家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提出3年多来,已动员近200亿美元发展资金,开展1100多个项目,惠及多国民众。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到2030年,“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在减贫的道路上,一个国家都不能少,一个人都不能落下。“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当前,全球减贫工作依然面临重大挑战,全球饥饿水平连续几年居高不下,联合国最新数据表明,2024年全球仍有6.38亿至7.2亿人面临饥饿,五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万人面临灾难性粮食不安全状况,约11亿人生活在极度贫困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中国不追求一枝独秀,中国将一如既往携手世界各国致力于消除贫困,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作者王海燕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