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旧人民政协报网数据>政协统战 政协统战
四川省眉山市政协助推泡菜产业化发展

田地里,菜农们忙着收割丰收的青菜、萝卜;公路上,满载订单蔬菜的各种车辆跑得正欢;泡菜企业里,前来卖菜的车辆排起长队……从1月开始,在“中国泡菜之乡”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这一热闹景象将会持续一个多月。
眉山市近年把泡菜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2013年,全市泡菜企业年加工蔬菜原料140万吨,产值突破100亿元。眉山泡菜发展背后,凝聚着眉山市政协8年锲而不舍的助力。小打小闹的泡菜在眉山被点名要求发展,源于2005年四川省委的一次调研:眉山“一村一品”模式受关注并要求在蔬菜上面做文章,延伸发展泡菜产业。于是,泡菜产业发展成了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政协人的目光和脚步也紧跟了上来。
2007年3月,眉山市政协对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面临的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提出扶持发展蔬菜合作社等建议意见,保证泡菜发展产业链条的完整和健康。
2008年,食品加工产业成为眉山市首个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产业。市政协、省政协先后对全市农产品深加工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将建议意见上报,引起省委、省政府重视,决定把2009年四川蔬菜产业发展工作会议选在眉山召开。“眉山经验”成为会议高频词。
泡菜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后,也面临很多问题。“泡菜急需一个行业标准”!想企业之所想,2008年初,在眉山市政协二届三次全体会议上,大会发言《关于组织制定酱腌菜调味食品质量标准的建议》促成了标准的更快出台。同年7月,四川省眉山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地方标准《东坡调味泡菜》,至此,泡菜行业第一个地方标准在眉山诞生,填补了国内调味泡菜无标准的空白。“现在,眉山泡菜的标准就是全国泡菜行业的标准。”每每谈及此事,眉山市政协主席王影聪总是充满着骄傲与自信。
泡菜产业完成从政府引导到市场主导的华丽转身,也有政协人的主动作为。2011年第三届四川泡菜展销会上,市政协委员收集到信息,有些地方需要大包装泡菜。由于产品装包前要经过高温杀菌,为保持风味品质,都采用小包装。市政协及时以专报形式,将信息报送相关领导。很快,眉山不少泡菜企业就专门引入大包装生产线,分得市场一杯羹。
从小处着眼,关注泡菜企业食品安全,加强生态环保监督,一度成为政协美誉。2012年,眉山市政协向市委反映了一条社情民意信息:运输盐渍蔬菜的车辆无遮盖,且有盐渍液滴漏现象,建议相关部门及泡菜生产企业要开展标准化生产,实施质量全程监控,推广清洁化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多管齐下,严把质量安全关。经领导批示,市泡菜推进办公室、市质监局、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联合出台系列相关规定。企业也采纳委员们的建议,加强自我管理,同时采取向签订收购合同的蔬菜种植基地派出监督员等措施,从源头上抓好食品安全。
“建议开展科技创新,增强东坡泡菜市场竞争力”、“建议通力协作,多渠道积极开拓市场,引导企业改变传统营销模式,尝试现代营销手段,积极运用现代流通方式,拓宽销售渠道”、“不仅把泡菜做成百亿元大产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还要赋予它文化内涵,做成对外宣传的一张亮丽名片,要多形式加强宣传推介,做好泡菜文化的传承、保护、弘扬和创新”……这是即将提交市政协三届四次会议的一份提案。未雨绸缪的委员们及时支招,泡菜产业面临规模扩大的市场问题和海外拓展的空间机遇,务必多措并举,增强市场竞争力。
如今的眉山,已经成为全国泡菜产业最集中的地区,制定了国内首个泡菜质量地方标准,建设了国内首个专业性泡菜博物馆、国内首个国家级泡菜质检中心和“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规划建设了全国最大的泡菜产业园区。泡菜产业发展取得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促进就业、丰富百姓餐桌等一系列成绩。
八年坚持,守得云开。道相同,继续为谋。政协人关注泡菜产业发展的目光和脚步将一路向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