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顺丰优选的逆袭
一颗荔枝从采摘下来,到送到消费者手中,中间不超过30个小时。
这是顺丰优选引爆荔枝的速度,或许也是生鲜电商能给到的速度极限。但顺丰优选的荔枝大战并不仅限于此。
5月30日,顺丰优选在北京的十个地铁口派发第一批来自广东增城的荔枝,将京城这场荔枝大战推向高潮,也将线上的荔枝大战烧到了线下。引爆今夏的荔枝,顺丰优选已经酝酿很久。速度和品质决定了谁才能在这场京城荔战中取胜。
为什么要在北方人消费量并不大、保鲜周期只有十几天的荔枝上大做文章?背后是顺丰优选做电商的逻辑。
如果说,一年前的顺丰快递是看到“中高端食品”的空缺,而懵懵懂懂进入垂直B2C领域,那么经过近一年的低调运营,摸着石头过河的顺丰优选似乎已经找到了进入食品电商的入口:依靠顺丰大网的优势借力打力,用物流基因补齐电商的短板。
强化供应链
李东起从顺丰集团空降到顺丰优选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搭建团队。有着十几年零售经验的连志军坦言自己就是冲着李东起来到顺丰优选的。
经过近一年的运营,顺丰优选不仅仅依赖顺丰集团给予的资金支持和品牌“背书”,还在架构上与顺丰大网做更多的打通。而熟知集团业务并且掌管顺丰航空的李东起空降顺丰优选,成为顺丰优选的新任CEO,为这种线上线下的打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尽管今年是顺丰优选第一次尝试做荔枝,但是在顺丰快递内部,荔枝却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品类,每年这个时节,顺丰快递线下零售荔枝的业务,都能保持几百万的利润。
总部在深圳的顺丰快递做荔枝可以说是合情合理,荔枝一直是广东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因此在线下,荔枝一直是顺丰快递做零售的强势品类。
事实上,自2009年的端午节,五芳斋粽子在顺丰快递上的意外热卖起,顺丰就一直在尝试进入供应链和零售终端。
利用地面的收派员和网点,顺丰快递做零售的逻辑很简单:在当地进行采购,同时顺丰快递的收派员会拿着DM单,宣传顺丰快递的产品。只要客户选择了顺丰快递的产品,快递员就为其下单,一般产品在24小时内送达顾客手中。
“我们不会做大米、苹果这类产品,质量很重但价格不高。也不会做杨梅这类运输极不方便的食品。我们要找有把握的产品,例如去年尝试的大闸蟹、粽子都非常成功。将线下的经验搬到网上,算不上什么创新,只是渠道比以前更多了,应该能做得更好。我们不想急功近利,一下子做很大的推广,跑顺流程最重要。”李东起告诉记者。
优选的“快”与“慢”
在顺丰优选成立一年的时间里,顺丰优选不再壮大自己的配送队伍,而是更多地购买顺丰集团的业务,将仓储和配送的业务慢慢给到顺丰快递的大网。目前顺丰优选的700多名员工中有两三百人都是物流团队的,如果能嫁接在大网里,也能降低人力成本。
顺丰优选是顺丰快递画出的第二条曲线,从快递到零售电商的跨界,顺丰优选究竟只是顺丰涉足冷链配送的棋子,还是进入零售帝国的战略性布局,一直是外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尽管之前顺丰集团关于电商的两次尝试并不成功,但优选在今年年初两个月的时间内连开八大城市并且在京城的荔枝大战中做得风生水起,让人对于顺丰优选的表现眼前一亮。这或许会成为撬动顺丰集团总裁王卫零售帝国梦想的支撑点。
借助顺丰大网的仓储和物流,使顺丰优选在垂直B2C的竞争中具备轻装上阵的优势,但是优势并不等于核心竞争力,相比沱沱工社的“有机”概念、本来生活的“买手制”卖点,在走向顺丰优选的伟大梦想的路上,当顺丰优选从母体断奶后,它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伴随着京东、天猫“有机频道”的上线,1号店涉足生鲜领域,这片电商最后的“蓝海”开始泛红前,顺丰优选踩准时机进入了食品电商行业。
对于顺丰优选来说,前途仍不明朗,一方面是优质的服务和产品赢得的“电商海底捞”的口碑,另一方面是巨大投入而造成的亏损,这或许是“快速扩充”市场后,现在的顺丰优选需要投入时间的“慢生长”。
编辑:罗韦
关键词:顺丰优选 荔枝 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