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知识讲堂>紫砂陶艺紫砂陶艺
元代青花瓷器现代仿品的一般特征
50多年前,人们对元代青花瓷器还知之甚少。自从美国学者波普博士以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原北京智化寺旧藏)藏“至正十一年”款青花龙纹象耳瓶为依据,对照伊朗阿特别尔寺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藏元代青花瓷器发表了两本研究报告后,才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
元青花大罐(藏于天津博物馆)
近30年来,随着国内外研究、收藏元代青花瓷器热潮的不断升温,其市场价位已今非昔比,动辄就要千万元之巨。与此同时,当代景德镇瓷器制造业对仿制元青花的热情也与日俱增,各种元青花的仿制品不断问世,并由当初的低档产品逐步向高档仿品发展。那些高仿品,其价格少则数万元,多则数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可以讲,他们制作的“高仿品”无一不是用来打行家、专家之“眼”的。在现今古玩市场上,如果没有那些行家和专家为买家“掌眼”,谁又会花数十万元买东西呢?
在笔者看来,仅仅知道真品的一般特征是远远不够的,往往还会让藏家自觉不自觉地走入一种误区:误以为凡是具备某些真品特征的东西就一定是真品,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笔者仅就一般仿品特征简述如下,换句话说,凡具有下述特征之一者,必定是现代仿品。
1.瓷胎过白、过细或过密者。景德镇产元代青花瓷器的胎质与宋代青白瓷的胎质相似,看上去白中泛灰。
2.底足露胎部位有人工涂抹或喷洒的氧化铁锈色者。社会上曾普遍认为元代青花瓷器的露胎部位均有“火石红”现象,并将此作为鉴定标准。其实不然,“火石红”现象仅存在于部分元代青花瓷器上,有相当数量古代真品上没有“火石红”现象。
3.内壁光滑无纹者。元代瓶罐等器物多采用陶瓷外膜慢轮拓坯成型工艺,在瓶、罐等器物内壁往往会留下明显的指纹和旋纹。如果器物内壁光滑无纹,就应当是采用现代注浆成型工艺生产的仿品。
4.内壁有修坯刀痕者。在景德镇陶瓷制作工艺中,修坯用的刀具有两类。一类叫“条刀”,是用来修整器物内壁的;一类叫“板刀”,是用来修整器物外壁和圈足的。“板刀”的出现至少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而“条刀”仅仅是在清康熙年间才有的。即康熙之前的瓷器只修外壁,不修内壁。康熙中期以后的瓷器才开始用刀具修整内壁。
5.具有均匀细密线状刀痕者。明代以前的修坯刀是在铁匠煅打成型的基础上,再用磨刀石磨制而成。而用“条刀”修整的瓷坯,会留有均匀细密的线状刀痕。
6.釉色过白或釉质呆板者。元代青花瓷器的釉质都白中泛青,特别是早期产品与宋代青白瓷的釉色基本一样。
7.釉面光滑平整或釉质稀薄者。元代青花瓷器是采用蘸釉、浇釉和刷釉工艺,所以看上去釉质丰满肥厚但平整度欠佳。特别是采用浇釉和刷釉工艺的大件器物,釉面往往留有“泪痕”和“刷痕”现象。
8.青花中的铁元素浮于釉表面者。现代绝大多数仿品,大都只是在国产青花料中简单地加入氧化铁粉,也不作高温煅烧处理,所以氧化铁不可能均匀地融合在氧化钴中,在高温的作用下,这些氧化铁会迅速浮到釉的表面形成结晶。在显微镜下看,多呈矿渣状斑点。
9.青花色泽过于灰暗或鲜艳者。
10.所绘纹饰有破绽者。
11.器物造型与时代或工艺特征不符者。
12.器物的口沿和足圈线条生硬或过于规整者。
13.器物的体积与重量之比明显超常者。
14.成型工艺与时代特征不符者。
15.垫烧工艺特征不符者。
16.表面有明显人工作旧痕迹者。
17.采用X光荧光检测,指标元素超标者。
18.采用波普分析,釉质老化系数在0.10以下者。
编辑:张英俊
关键词:青花 瓷器 元代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