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人物志人物志
刘大为:笔简而韵长的水彩
刘大为是当代杰出的中国画家,他以水墨表现中国的自然和人文,深得“气韵生动”之妙谛。最近看到他的一批水彩画作品,使我对他的艺术以及对当代中国绘画的发展状态,有了新的理解与感悟——工具、材料和技术是艺术手段而非目的。苏东坡有论艺名言:“分科而医,医之衰也,占色而画,画之陋也……谓彼长于是则可也,曰能是不能是则不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转换治艺手段,依然可以“通其意无适而不可”。水彩这一普通的绘画手段,也完全能够达到“气韵生动”的审美境界。
用毛笔和水溶性颜料在纸上作画,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事。宋元画家的山水、花鸟,其运笔敷色的意旨,与今天的水彩画颇多相通处,以至于国外有人将古代中国画称之为水彩画。今天所说的水彩画,主要来源于欧洲。19世纪后期来自欧洲的艺术家,用水彩描绘中国南方的港湾和城市景致,创作了最早出现在中国土地上的水彩画。他们的作品不仅是当年西方了解中国的重要图像资源,而且成为中国学习西方绘画的启蒙教材。英国画家乔治·钱纳里,就是这方面成就最突出的欧洲艺术家。他定居澳门,终老于斯,留下了许多精彩的水彩画作品。与他同时代的广东画家,曾以列名钱纳里门下为荣。
刘大为:瀚海驼铃(中国画)2006年
到20世纪上半叶,水彩画成为中国各级学校美术教学必不可少的科目,当年有幸接受美术专业培养的画家,水彩画是每个人必修的基础课程。最早出洋留学的画家李铁夫就擅长水彩,中国现代绘画教育的开拓者李叔同也是水彩画高手。在他们的带动下,20世纪中期成为中国水彩画发展的鼎盛期,这里所谓“鼎盛”,不是那个时期的水彩画水准最高,而是那个时期水彩画在画坛位置最为重要。在那个年代,一个画家不会画水彩画,是不可想象的;一个展览会没有水彩画,也是不可想象的。刘大为自述他与水彩画的缘分,从初中阶段一直到今天,“水彩写生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学画经历很能说明水彩画在中国美术界普及的程度。50年代一位著名的苏联画家访问中国,他对中国画坛的观感就是中国画家画油画总有一点别扭,但在画水彩画时却显得得心应手——古代艺术基因的承传和现代绘画教学的普及,是水彩画在中国生长良好的重要原因。
随着美术观念的开放和创作环境的改善,我们的水彩画也在不断发展,不断提高。随之出现的变化是水彩与相邻画种之间的融合渗透,油画、摄影和版画效果在水彩画作品中出现。在作品幅面、绘画手段和主题承载方面,确实出现了许多“鸿篇巨制”。另一方面,水彩画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繁复和沉重,使观众在面对清新简洁的水彩画作品时,有如释重负之感。
刘大为既是杰出的中国画家,也是杰出的水彩画家。只是他后一方面的创作成绩,不及中国画创作的影响广泛。实际上即使将其水彩作品与专门的水彩画名家之作并置,论境界之高蹈亦不遑多让。在2008年的一次展览中,刘大为的水彩画作品集中与观众见面,人们对他的艺术有了更加完整的看法。我所见到的他的水彩画作品,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07年的作品,包括了三十多年间在各地所作的水彩写生。纵观他作于不同时期的水彩作品,联想他不同时期的中国画代表作,可以大体回溯数十年间走过的艺术道路。他将中国画创新探索的经验,很自然地应用于水彩写生;同时又在水彩画创作中,实验着他对外来艺术的观察与思考心得。即使我们仍然将刘大为“定位”于中国画家,也可以通过观察他的水彩画创作,更全面地理解和评价他在中国画领域的成就——他是一个艺术思想清醒,文化视野开放的画家,习惯于从实践而不是从理论来把握中西艺术的精髓。
上世纪70—80年代的水彩画,如《千年银杏》、《长江码头》、《万里长江架新桥》(1979)、《从江高增侗寨》(1980)已经显出他在构图方面的得心应手,他善于以概括的色彩表现空间关系。近景的重、实、暖调与远景的轻、淡、冷调统一于景物的整体性处理。在物象的疏简与饱满,树木枝叶的扩展,平面效果与纵深空间的兼容方面已经相当出色。在颜料的渲淡和沉淀、画笔的皴擦和勾勒方面,已经显出个性特色。8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写生《侗寨晨曦》(1980),将房屋梁柱框架结构转化为画面形式构成;《马尔康藏居》(1981)画面上房屋门窗、墙垣的处理,具有平面构成效果;《藏家炊烟》、《马尔康深秋》(1981)简略而清晰的中景(帐篷、寺院建筑与白色布幡)使草原、山坡、天空更显平静和微茫,流动的天空云彩、溪水的处理,简洁、自由而生动;《青城山林》(1981)以传统山水与水彩画的空间处理、笔法的自然融合,寥寥数笔,空蒙山色、幽深林木之间投射的阳光和弥漫的薄雾尽在画中。建筑边上的留白,天际的落叶都起到了观念性的作用。这种效果说明画家对传统山水画和西方水彩画精髓的理解。
在长期反复实践的基础上,他对水彩工具材料的掌握,与他对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同步发展。在写生过程中,他不但抓取景物的地理环境特征,而且以不同的笔法,不同的色彩表现了不同国度景物的特殊文化情味。《匈牙利凯奇康米克街景》(2001)整体优美淡雅的氛围,暖灰调子的天地,蓝紫色的投影,衬出浅色墙垣的阳光,整个画面给人明朗温暖安静的感觉;《夕照》(2002)的色彩处理不落俗套,以沉稳的绿色调描绘西斜日光下的水面与草木。从他在国外旅行期间的写生作品中,可以感知一种远离尘嚣的理想心境。
德国法兰克福马尔堡 2010年
近几年的水彩画作品,笔逾洗练而境逾深远。《威尼斯》、《苏梅岛海景》(2005)等作品,以极其简略的形式表现阳光、雾霭、云彩、岩礁和古典建筑,无一不蕴含着画家面对历史胜境时的心灵感触。我们可以想象那些似不经意画出的码头构件、海水闪光,该是如何感动了画家,而又如何将他彼时的心情传递给观众。这种洗练与单纯,浸透了多年的艺术磨练和深沉的文化思绪。2006年的《挪威龙镇》以丰富微妙的色彩和要言不烦的光影处理,成功地抒写北欧滨海平远之境。迷蒙虚空的云天和海湾,沉稳静穆的树丛和建筑,虚实、轻重的对比照应,做得恰到好处。中国艺术家以水彩表现北欧滨海风色,达到这样的境界,确实令人欣喜。而在描绘奥斯陆海港、法国老式马车、澳大利亚桉树林的作品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画家从绘画形式到艺术心态的自由,技巧与材料不再是表现的限阈,外来的色彩、光影表现经验,完全融会贯通于艺术家的心性之中,以“气韵高清,真思卓然”来形容,诚不为过。
中国美术界耆英多兼擅水彩画,李铁夫、李叔同、林风眠、吴大羽、徐悲鸿、吴作人、古元、吴冠中……他们的水彩画创作,既是他们艺术史成就的一个方面,也是中国水彩画史的重要章节。当代中国美术家在水彩画方面的成就,亦当作如是观。
诓中宝塔夕照 2010年
人物品藻
刘大为 : 1945年生,祖籍山东诸城。1968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现任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主任,解放军美术创作院院长,人民政协报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主要作品《小米加步枪》、《漠上》、《阳光下》、《马背上的民族》、《晚风》、《巴扎归来》《人民公仆》等。
出版有《写意人物画技法》、《刘大为速写》、《刘大为作品集》、《刘大为小品集》、《刘大为水彩画作品》等。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重大展览并获奖且在日本、英国、美国、德国、法国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编辑:付裕
关键词:水彩画 中国 作品






也门饮用水供应严重短缺
美国纽交所“换装”迎接李维斯上市
江苏盐城化工厂爆炸已救出31人
圆月
纳米比亚举行独立日庆典
“巴基斯坦日”阅兵彩排
山东:春雨润花
当中国京剧遇上意大利歌剧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