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纵议 纵议
2014年不是1914年
和平是不可抵挡的时代潮流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一个发人深省的年份。
岁末年初,国际社会掀起一股反省一战历史的思潮。从中,人们读出了以史为鉴、祈盼和平的美好愿望。与此同时,有的西方舆论和日本政客把今天 的亚太比作一战前的欧洲,更有人将中国比喻成当年的德国,其用心值得警惕。对于前者,我们要悉心倾听、认真反思,而对于后者,我们则要当头棒喝一声:不要 耸人听闻、混淆视听,2014年不是1914年!
100年来,世界饱尝两次大战的浩劫,经历五十余年冷战铁幕的隔阂,经受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还有其他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冲击,政治、经济、社会乃至人的思维都已发生了沧桑巨变。
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从单一型转变为复合型,从区域型扩展为全球型,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整个世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种与100年前截然不同的世界命运共同体正在形成。
和平、发展、合作日益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尽管结盟与对抗作为一种国际政治现象依然存在,但面对纷繁复杂的全球性问题与挑战,各大国更 倾向于通过加强沟通、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更为重要的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已从昔日任人宰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变成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的存在,各种区域和次区域合作机制的蓬勃发展,也使当今世界形势同一战前夕欧洲脆弱的均势政治有很大不同。现行国际体系尽管需要多方面改革,但仍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具有数千年儒家文明的东方大国。儒家文化里没有对外扩张的传统。相反,近代以来,中国一直是殖民扩张与侵略战争的受害者,对遭受侵略有着切肤之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决不会走西方列强当年侵略扩张的老路。
中国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社会主义大国。维护和平、主持公道、捍卫公理、伸张正义,这些都是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发表60周年。60年前,新中国成立不久,就同印度、缅甸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此成为中国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基本准则。60年来,中国坚 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坚持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始终坚持对话谈判解决问题,反对武力至上, 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不久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出席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时,公然将中日关系比作一战前的德英关系,一时令国际舆论大哗。中国外长王毅当即予 以严厉驳斥,指出其言论是“时空错乱”、“莫名其妙”。安倍晋三发表上述耸人听闻的言论,目的就是要混淆视听,转移国际社会对其参拜靖国神社的批评与质 疑,把打破国际秩序的脏水泼向中国。但历史终究是历史。有西方有识之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实际上,不是中国像一战前的德国,而是日本更像二战前的德国,对一 战战败的结果耿耿于怀,对战后国际秩序愤愤不平,急于为自己松绑,给历史翻案。
当前,国际社会对一战的反思仍在继续,人们还将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解读。但有一点,所有人都应牢记,2014年不是1914年,以对今天负责的态度解读昨天,才能避免再次陷进历史的泥淖。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中国 国际 历史 战前 大国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