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半为风雅半为金:扇面能否继续领跑小众收藏
在书画收藏界,一贯以来有“一手卷、二册页、三中堂、四条屏、五楹联、六扇面”的收藏准则,这让扇面一直以配角的身份出现在艺术市场中。不过,这个规则在近几年悄然发生着变化,扇面收藏开始跳出原先的局限。随着各大拍卖行的精心组织,不断以专场出现的扇面拍卖,也在这两年不断地刷新着拍卖纪录。
收藏界有言,“一尺扇面三尺画”。在扇面市场,在近两年更是表现为“不以尺寸论英雄”。去年,嘉德、保利、翰海、匡时、西泠印社等南北拍卖行都专门设置了扇面专场,无论是成交结果还是成交率都没让人失望。在最多亮点的保利小万柳堂剧迹扇画夜场中,72件拍品百分百成交,总成交额达到9087万元,其中明代唐寅的《江亭谈古》以1150万元刷新了扇面的拍卖纪录,也是扇面首次破千万成交。
小扇面的大行情在去年被全面引爆之后,匡时等多家拍卖行已为今年的扇面拍卖再次做好了准备。去年破千万成交的记录能否在今年拉动整个扇面市场?“半为风雅半为金”的扇面今年能否再继续领跑“小众收藏”?
高性价比的藏品
扇面专场的高人气、高成交率和高回报率似乎从二十年前的第一场专拍就开始了。1994年,中国嘉德的秋拍首次推出扇面专场,当年,219件拍品的成交率就已达到90%以上,总成交额大约543万元,并有不少拍品以高出估价一至两倍成交。第二年,北京翰海在春拍推出扇面专场,上拍的316件拍品成交率更是高达98%。
吴同利,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他的另一个身份便是扇面藏家。几乎与首场专拍同时,吴同利进入扇面市场,“二十年前,基于自己的爱好,也是因为画画,喜欢画扇面,于是扇面和成扇一直是我收藏的重点。当时普通的扇面通常才两、三千元,像齐白石等名家的精品才小几万,现在最普通的扇面至少也要七、八千。”
谈起这二十年的市场行情,吴同利觉得扇面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在稳定中跟着市场走势增长,这二十年间有非典,有金融危机,无论书画市场起伏如何,扇面一直特别稳定,不然跌下来的时候我们早就大量买进了。”而见证这二十年的市场,吴同利认为最大的变化就是市面上看到的好东西越来越少,拍场中的人却越来越多,普通的东西价格越来越高。
对于近几年来扇面市场突然破千万的“不稳定”上涨,吴同利并不觉得奇怪。“扇面很少受大市场的影响,买扇面的人更大部分是出于爱好,而非投资,所以常年以来扇面的基础市场存在,而且很扎实。本身扇面量就少,现在买的人越来越多,在这两年的市场中,大家的选择都偏向精、雅的东西,扇面精雅且形式、品种丰富,再加上目前的市场让大家觉得小的雅玩是最安全的投资。”
市场人士更愿意直接的道出个中缘由,一位拍卖行人士告诉记者:“因为书画越来越贵,好的东西又少,而且假的多,扇面是小品,又有名家画和字,再与制作精良的扇骨三合一,做假难。所以扇面是既有艺术价值又不那么贵的投资收藏品,说白了就是性价比高。”
“千万成交”拉动市场
扇面真正的广泛流行可以追溯到宋代,多为文人之间抒情达意、互相馈赠之用,明代之前扇面都为团扇,明代之后才开始有折扇。存字和画的扇子,保持原样叫成扇,但因为年代久远的成扇难以保存,容易破损且很难修复,后人为便于收藏而装裱成册页即称为扇面。
吴同利告诉记者:“扇面绘画的鼎盛时期应该是两宋,民国时期又是一个高峰,现在市场上流通的大部分都是晚清民国为主,宋代的扇面相当少,博物馆中也少见,而成扇到康熙时期的都几乎很难看到。”
所以在去年保利的小万柳堂剧迹扇画夜场中,作为扇面市场硬通货的唐寅作品破千万成交在行家看来并不奇怪。收藏家刘锡荣也看到了这一点,他分析道:“在市场货源有限的情况下,大家开始在古代书画中寻找新的投资品种,所以这个价格也是受古代书画潮流的影响,而古代书画的辨伪和品质对买家的要求太高,因而唐寅的扇面能上千万也不奇怪。”刘锡荣认为,即便是个案,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投资取向,会对今年的扇面拍卖市场起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古代扇面。
吴同利也认同古代名人的扇面价格是不会低的,但是他强调,扇面是雅玩,它的行情更独立,受影响的原因很多。吴同利举例说:“去年春拍嘉德有个海派特别小的扇面,画的是观音在水波上的站像,我们当时都以为是三、五万成交,但最后拍出了三十万元,这里面原因就很多了,比如这是名人相赠的等等。”扇面一直被当作雅玩看待,基本上是文人雅士之间用于交流的相互馈赠物,很少有作画用于自己留存的。
吴同利还特意指出:“去年下半年香港有一个很小的拍卖公司的扇面拍卖,其中有个张大千的小件,我们都以为最多一两百万,最后拍了360万左右,所以扇面和绘画的差距在于,不是以尺寸来定价的,张大千不到一平尺的扇面也能卖这个价格。”
与此同时,吴同利也看好今年的扇面市场,特别是宋、明时期的作品,“基于市场的稀缺性,晚清民国的扇面能拿100件出来,宋代和明代的只能拿出十几件。”
刘锡荣认为在高价藏品少的环境下,大量剩余资金会寻找另外的、安全的品种,这种需求从近两年开始变得愈发明显。“扇面这种小型的艺术品符合市场目前的需求,风险好控制,以前张大千、齐白石的都是几万,现今都是几百万,好的年代、有历史遗存的、名人传承的扇面还是会有人买。另外,扇面以前是小品,大多为爱好者收藏,没被当作投资品种,现在市场有意让它成为另一门类。”
要“名人”更要精品
2008 年,中国嘉德拍出了全年内地成交额最高的张大千《红叶猿戏图》扇面, 成交金额为123.2万元,2008年中国内地扇面成交前十名作品均价为63.648万元。2009年,中国嘉德拍出了全年内地成交额最高的王原祁,癸未作,《仿王蒙山水》扇面,成交金额117.6万元,2009年中国内地扇面成交前十名作品均价为78.512万元,同比去年平均成交价增长23.35%。
2010年,北京九歌拍出了全年内地成交额最高的钱维城 《水》扇面,成交金额为672万元,2010年中国内地扇面成交前十名作品均价为244.998万元,同比去年平均成交价增长212.05%。
在扇面的强势劲头背后,不难发现,带动整个扇面市场走高的还是名家精品。去年春拍,紧跟唐寅其后的便是仇英的《孤舟垂纶》扇面,最终以690万成交、傅山的《行书记事廿四韵》以529万元成交被拍出,其另一件作品《秋林高逸》也以494.5万元易主;文徵明的《凭江追远》则以517万元成交。
名人的号召力被看作导航仪,但熟知美术史且具备火眼金睛的藏家都知道,这并不能是选择时的唯一标准。这不但因为同一艺术家不同创作时期作品风格不一,更与作品是艺术家在何种情境下完成有关,有应酬之作,也有临摹前人之作。
吴同利的收藏心得是:“对年代的要求自然是越早越好。另外要对画风有系统性的认识,虽然名人还是那些书画名人,但因为扇面尺寸小,作画难,这更注重个人的画风。而画家的精品是具有最顽强的生命力。因此投资一定要选艺术家的创造之作。如果接触不到一线名家,退而求其次选二线时,更要注重精品之作,要选艺术家顶峰时期的作品,技艺娴熟、具有个人代表性的作品。”
刘锡荣直言:“我现在更看好清中期以前、明代的那些文人扇面画,那些东西才是大量资本涌入的对象。民国的扇面多为小品,清中期之前文人之间的雅集比较多,后来他们之间的交流和聚集就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变味了,所有后来留下来的作品也功力居多,上品很少。好的艺术品一定是诞生在国家相对昌盛、有钱有地位的文人能静下心来做学问、来创造的时候。”
编辑:付裕
关键词:扇面 市场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