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原政协常委首倡设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使世界永不忘记,让国人永世铭记”
——全国政协原常委赵龙首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始末
谢靓
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表决,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日的首倡者、全国政协原常委赵龙听闻消息颇感欣慰。早在2005年,赵龙就在全国两会上提交《关于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的提案》。他在提案中写道:“希望每年的此日,在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遗址举行公祭活动,并以法律或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使世界永不忘记,让国人永世铭记。”
2004年,赵龙第一次带儿子去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尽管父子俩对这段历史早已熟知,但现场看到的遗址和照片还是带给他们深深的震撼。“我看到受害者的遗骨,上面还有枪弹和刺刀留下的痕迹。”赵龙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当时,赵龙的儿子在国外留学,他用随身录像机拍了下来,说要带给外国人看看,因为很多外国人不知道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
这次参观之后,赵龙又专程来到该纪念馆与馆长进行了一番长谈,并搜集了很多南京大屠杀资料。2004年底,赵龙找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秦杰,倾听后者讲述亲身经历。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城,开始长达6个星期的屠杀。这一天,逃难中的秦杰第一次目睹了长江沿岸被屠杀后满地的尸体。2004年8月,秦杰与其他人共同发起成立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援助协会。
做了大量准备之后,赵龙形成了上述提案。“作为政协委员,我有责任来推动这件事。”赵龙说。在2005年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分组讨论中,作为民建中央常委的赵龙把自己的提案告诉同组委员,大家非常支持。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副主席陈政立等48位委员都在赵龙提案上签名,并形成联名提案。此次会议上,赵龙还提交了《关于将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纪念馆升格为国家纪念馆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提案》,也得到了众多委员联名支持。
南京大屠杀与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惨案、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并称为二战史上三大惨案。其中奥斯维辛集中营、日本在原子弹爆炸处建造的和平公园已先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且在本国每年都有大规模公祭活动。每年12月13日,南京市也会举行悼念仪式,全城拉响警报,向遇难者献花圈,已持续了20年,在赵龙看来,将其上升为国家级公祭活动是理所当然的,也符合国际惯例。后来,提案承办单位国务院法制办对赵龙提案给予了答复,表示将配合有关部门在今后相关立法修订工作中予以认真研究。
2012年,赵龙卸任全国政协常委,离任前,他在全国两会上又提交了《关于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上升为国家级纪念馆并申报世界警示性文化遗产的提案》,再次警醒世人勿忘国耻。而就在那一年,秦杰去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又少了一位。
迄今为止,日本右翼势力对侵华罪行及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予以质疑、否认和抹杀的言论仍不绝于耳,中日关系波折不断。“国家公祭日最终设立,我并不意外,当年提交提案时,我就觉得迟早有这样一天。”赵龙向记者表示,设立国家公祭日具有现实意义,但它又是超越现实的,不会因中日关系的改变而改变,“这是一段要永久纪念的历史”。
编辑:付鹏
关键词:南京大屠杀 赵龙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