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14全国两会>好声音>生态 生态

周健民委员建议进一步完善减排考核方式

减排数据务实科学才能真正发挥效能

2014年03月05日 08:50 | 作者:张晶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务实核定排污总量基数●科学建立减排指标体系

 

  ●综合统筹制定减排方案●合理规范减排考核方法

 

  本报讯(记者张晶)针对“减排数据上去了”而“环境质量却下降了”的矛盾现象,全国政协委员周健民提出,应高度重视各地减排工作存在的排污总量基数不清、减排指标不切实际、减排工作缺乏统筹和减排考核简单粗放等问题。

 

  周健民说,近年来中央政府对于环保问题很重视,将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工作实绩的重要指标,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指标不合理”、“考核不科学”和“配套不到位”等问题,造成了公众对政府环保工作的不信任感。

 

  以排污总量基数不清为例,周健民介绍,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数是减排工作的基础。根据国家的规定,减排依据是2008年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数据,然而由于此次普查 方案设计、工作实施和数据统计方面存在的缺陷,相关数据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难以真实反映各地的实际排污状况。虽然环保部在2010年对普查数据进行了更 新调整,偏差问题有所改善,但排污总量基数不实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此外,一些由于种种原因未纳入普查的排污单位成为减排黑户,其排污数据不敢报已成为部 分地区的难言之隐。

 

  周健民认为,减排工作务实科学,才能真正发挥效能。他建议:

 

  首先,务实核定排污总量基数。统计学原理表明,在大样本的数据调查中科学设计的抽样调查比普查更准确、更有效。为提高减排基础数据的科学性,建议结合年度排 污申报和环境统计工作,采取重点源详查、普通源抽查的方式进行排污总量数据的进一步修正,并允许补充漏报排污单位,真正摸清减排家底,为科学制定今后的减 排方案打好基础;

 

  其次,科学建立减排指标体系。减排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和先进的手段减少生产和生活中的污染物排放,孤立 的排污量下降是无法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和趋势相适应的。合理的减排表现应该是排污强度的降低,因此将排污强度替代排污总量作为减排考核指标更加科学,建 议通过调查研究,对现有减排指标体系进行全面优化调整;

 

  再次,综合统筹制定减排方案。减排是政府的综合性工作,需要环保、经济、科技和司法等各个部门协同推进,其中经济手段的促进、科技手段的支撑、法律手段的强制和行政手段的推动需要齐头并进;

 

  最后,要合理规范减排考核方法。减排考核涉及的范围很广,对象较多,要在每年年底的短时间内进行全面、细致的考核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但这并不能成为考核简单化、教条化的理由,相关部门应该更加细致地研究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

 

编辑:罗韦

关键词:减排 排污 数据 科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