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14全国两会>好声音>生态 生态
“我们的目标是:没有垃圾”
中国人觉得垃圾很可怕,避之不及;而德国“喜欢”垃圾,甚至到周边国家进口垃圾,因为垃圾处理是增长最快的高利润产业。
“今年我跟史明德委员一起做了一个提案,关于借鉴国外经验破解垃圾围城的困局。这一年来,我们两一个在中国,一个在德国,各自调查,德国先进的垃圾处理经验对我国非常有用。”在小组讨论中,全国政协委员张建国的发言引起委员们的关注,大家都很好奇他们合作的成果。
由于担任中国外国专家局局长的工作,张建国委员了解到德国在垃圾处理方面有先进经验。无独有偶,同在对外友好界的中国驻德大使史明德委员在德国一直做垃圾处理调查,两人一拍即合。“去年两会后,我们就分头工作,我在国内走访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很多城市,收集情况。史明德委员在德国了解垃圾处理工厂的技术,他非常专业。”张建国说。
大使工作紧张繁忙,在另一边的德国,史明德只要有空就经常往垃圾处理厂跑,“我要弄清楚他们的每一道工序”。如今,史明德已成了“垃圾处理专家”,对垃圾处理分三个阶段,且听他的分解:第一是填埋,中国90%垃圾都采用这种方式,而在德国已被禁止;第二是垃圾焚烧。为避免产生二恶英等次生污染,需要在1000度以上的温度下焚烧,并在排放前经过多套过滤系统除尘、排除有害气体。目前德国80%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焚烧过程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发电,残留的固体物无害、体积小,很大一部分经过压缩固化还可以用来筑路和作建筑材料。这样的工厂甚至可以建在市中心;第三,近几年德国又研发了新的生物处理垃圾技术,用机器自动分类垃圾,金属等资源性垃圾集中回收,餐厨等垃圾用于生产有机肥料,无法分拣的剩余物才用于焚烧。
“这些最新的技术很适合中国。”史明德提出,光有技术不行,还要有经营模式,要让企业有利可图。企业每收一吨垃圾,政府要支付相应的费用,然后企业在垃圾处理过程中继续获得利润。这是一个双赢的产业链模式,所以发展很快。
“中国和德国对垃圾的看法很不一样,中国人觉得垃圾很可怕,避之不及;而德国‘喜欢’垃圾,甚至到周边荷兰、意大利等国进口垃圾,垃圾处理是增长最快的高利润产业。”史明德指出,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只要我们处理得当,垃圾就可以成为宝贵的资源。
去年12月,张建国也到德国亲眼见证了这些处理方式,“太神奇了,我们俩商量说一定要做一个提案,呼吁政府重视借鉴这些有益的经验。”不仅是提案,两位委员已经开始发挥自己的工作优势“搭路子”,推进垃圾处理的国际合作——开展专家引进和专业技术人员派出培训。
“现在垃圾处理技术不是问题,关键是看如何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落实,我们希望今年能够有合适的试点城市。”说起新的“合作”计划,史明德充满期待。
编辑:罗韦
关键词:垃圾 德国 垃圾处理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