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干一寸胜过说一尺
——李克强总理记者会侧记
“媒体朋友们,感谢你们对中国两会给予的关注和作出的报道,大家辛苦了。下面就请提问。”3月13日上午10时30分,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他一入场就直奔主题,让人们感受到中国总理的务实风范。
在近一个小时前,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会高票表决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这是一份出色的答卷,展现了新一届政府各项工作实现的良好开局;这是一份厚重的责任,预示着走向大国之梦的不凡历程。
金色大厅内,人头攒动,翘首期待,迎候多时的中外记者用掌声向总理致意。第一个获得提问机会的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他对马航事件表示了关切。
“中国政府已经启动了全面应急和搜救机制,现在到达相关海域的有8艘中国舰船,还有一艘正在驶向相关海域,而且我们还动用了十颗卫星进行信息技术支持,只要有任何疑点都不能放过”、“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绝不放弃搜救!”。总理坚定地回答。
此时的会场外,亿万百姓正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手机等媒介,收看、收听着总理记者招待会现场直播……
“对于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我们实行的是‘零容忍’。中国是法治国家,不论是谁,不论职位高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要是触犯了党纪国法,就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惩治。”
“改革会触动利益、会动‘奶酪’,你放权,有些人的权就少了。放宽市场准入,增强市场竞争力,现有的一些企业就会感到压力。但是,为了释放改革红利,尤其是让广大人民受惠,我们义无反顾。”
“对包括雾霾在内的污染宣战,就要铁腕治污加铁规治污。对那些违法偷排、伤天害人的行为,政府绝不手软,要坚决予以惩处;对那些熟视无睹、监管不到位的监管者要严肃追查责任。”
一句句言辞恳切、直抒胸臆的话语传达出新一届政府和李克强总理“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
“但凡事不患难,但患无备。所谓磨好了斧子才能劈开柴。我想,只要我们正视困难、直面挑战、趋利避害,就是遇事克难的成功之道。我们有能力也有条件使今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房地产问题是个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居民住房问题。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这应该是政府奋斗的目标。我们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城市的情况,分类施策、分城施策。”
“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民生问题,应该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今年要着重继续做三件事,就是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
铁腕之外的肺腑之言,传递着对民生问题的关切,折射出让人民受惠的真情实意。
与记者答问间,李克强微笑着三次夸赞外国媒体驻华记者中文表达流利。参会的一位媒体同仁感慨地对记者小声讲:“外国媒体人努力在用中文提问,让我有一种深深的自豪感。”
时间飞逝。将近两个小时的记者招待会,中外记者15个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内政、外交等多个方面的问题相继而至,李克强从容淡定、如数家珍,应对自如地真诚作答。
“遇万难还需放胆”、“磨好了斧子才能劈开柴”、“简政放权,开了弓哪有回头箭”、“我们需要贴近老百姓的GDP”、“智者求同,愚者求异”、“干一寸,胜过说一尺”等话语,被网友总结为“总理好声音”,已遍传互联网。
不知不觉,时间已接近12时30分,主持人已宣布记者会结束。就在李克强总理起身将要离开现场时,记者们涌向前还在踊跃提问。总理站着回答了一位记者关于香港的问题:“凡是有利于香港繁荣发展的事,我们都会去做。过去是这样,今后还会是这样。”
“短、实、活”、“清风拂面”、“有担当接地气”、“人本情怀、表达鲜活”……泱泱大国总理的平民风范感染和打动着在场的记者。一位记者说:“我觉得评价一个人或一个政府,既不是看他说什么,甚至也不是看他做什么,而是看他做事情的效果,这一届政府给我的感觉更加务实高效。”
任重道远,满怀深情;追梦之旅,自信笃定。有理由相信,庄严的承诺必将化为生动的画卷,写就在美丽幸福的家园。
编辑:付鹏
关键词:总理 记者 政府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